錢江晚報:天價拍回乾隆玉璽,網友不開心有道理

劉雪鬆

2016年12月16日08:44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天價拍回乾隆玉璽,網友不開心有道理

  一件流失海外的乾隆玉璽,在法國的一場拍賣會上,被一位匿名的中國買家以2100萬歐元拍下。最后的成交價,竟超過了預先估價的20倍。

  雖然相當於人民幣1.5億元的這件拍品,雖然中國網友也沒花一分錢,但中國藏家抱得玉璽歸的結果,卻似乎沒能讓太多的中國人覺得開心。

  吃瓜群眾既沒有揚眉吐氣的感受,也沒有國寶歸來的榮耀感,反而平添了許多郁悶。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多達上千萬件文物流失國外。1.5億元拍回來的,不過是千萬分之一。但它們本就姓“中”,而今藏家反以競拍的方式收回,中國人不開心是應該的。

  即便有錢任性的中國買家,在國外拍賣場上,咬咬牙抱幾件回來,國人現在也不再把它當成愛國的舉動了。這些年,中國的收藏機構,在文物回歸方面花了難以計數的錢,生意的意義大於回歸的意義,這跟愛國和榮耀很難挂得上鉤。現在,國人面臨的尷尬是,雖然有至少三部國際性的文物保護法律可以成為我國跨國追討文物的依據,但成功之難,難於上青天。因為歐美許多國家,都沒在這些公約上簽字。三個與文物追溯的國際法律文本,都是在上世紀中葉以后制訂的,它有一個規矩就是“法不溯及既往”,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吃虧的。

  這次乾隆玉璽拍賣,是否有多家中國收藏機構參與,外界不得而知。但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它直接把乾隆玉璽的身份提到了一個離譜的價格,將來它回到原文物單位的可能性,也隨之變得非常小。

  如今,這個藏家手上,1.5億元已經是起步價。這個代價換回一件乾隆玉璽的回歸,對於藏家來說,是值得的,但如果把這個代價視作中國社會財富的支出,卻是不值得的,這正是吃瓜群眾不開心的原因所在。

  中國追討文物,未來可能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走國際社會相關法律的完善之路、健全之路,此中包括了與很多國家一對一的文物追溯談判,構建雙方都能接受的回旋余地。韓國在追討1866年流失至法國的一批珍貴古籍,與法國達成的所有權歸法國、保管權歸韓國,就是一個值得借鑒的范例。

  追討中國以千萬計的文物,更是需要中國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當國家強大了,在國際法則的制訂完善過程中話語權夠重了,中國文物追討,才能把理直氣壯的聲音,變成佔據主導的規則。否則,砸多少錢,都討不回國人的歡喜。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