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怎樣破解“艾滋三成未發現”

堂吉偉德 

2016年12月08日14:50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怎樣破解“艾滋三成未發現”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法定傳染病報告顯示,今年1月-8月艾滋病新發病例34401例,死亡8817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仍有32.1%感染者未被發現,這些‘隱蔽’的感染者因為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疾病一直處在進展狀態,預后令人擔心﹔同時,這些未知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繼續傳播給更多的人。”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天俊說。(11月29日《新京報》)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防艾治艾的話題再度引發輿論關注。從相關機構發布的信息來看,目前國內的防艾形勢依然是“壓力山大”,一方面感染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許多結構性的數據也達到歷史高峰﹔另一方面,與已發現的病例相比,還有約三成的人員未能被及時發現,成為沒有納入統一防控籠子中的體外循環者,也成為巨大的防控安全隱患。
  數量如此龐大的群體未能被發現,其間有諸多原因,不過最重要的因素,恐怕還在於恐艾心態之下,個人隱瞞了自己的信息,且沒有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其實,預防艾滋病感染別無他法,隻有做到早發現,才能早治療,從而延長自己的生命。如果諱疾忌醫或者驚慌失措,那麼就可能會適得其反。當下,社會普遍存在著艾滋歧視的現象,使得每個人都心生畏懼。某種程度上講,也正是這種歧視行為,才使得一些人談“艾”色變,而不願意以真實情況示人。
  事實上,歧視比病毒更可怕,它可能加大疾病防控難度。從一些國家對艾滋病的防治經驗來看,歧視和排斥並不能讓我們遠離艾滋病,反而增加人群感染的風險。諱疾忌醫式的遠離、排斥和拒絕,不過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安全防治,是在了解情況之后的規范處理和科學對待,包括如何在公共場所傳播防艾知識,如何與高危人群平等溝通等等。因為在艾滋病的干預措施中,離不開每個人的共同參與。雖然無知下的恐懼很可怕,但已知下的拒絕與歧視,有時才是最大的安全風險誘因。
  恐懼來源於歧視,也來源於無知。要破解“艾滋三成未發現”的困局,還得兩條腿走路。一是要通過大力宣傳和普及防艾知識,讓更多的人對艾滋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做到科學對待和正確面對,而不是基於無知下的排斥與恐懼。二是要加大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救濟和幫助,尤其是要消除其引發恐懼的外部環境,比如通過公共政策的制定,對排斥艾滋病的做法給予糾正,對故意歧視或者排擠者給予懲戒,讓艾滋病患者的正當和合法權利受到保護。與此同時,在全社會要倡導“權利至上”的基本理念,針對特定人群做好健康干預工作,以推己及人的態度與責任,消解歧視存在的空間,讓艾滋恐懼不再成為公眾之憂。唯有如此,32.1%感染者未被發現”的體系之痛才會得到緩解。

(責編:王倩、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