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別吵了,都拿作品說話

劉雪鬆

2016年11月23日08:58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別吵了,都拿作品說話

  隻要《我不是潘金蓮》還在上映著,“老炮兒”馮小剛和“小炮兒”王思聰之間的這場口舌之爭,就不會停止。

  但是“老炮兒”這次遇到的是“小鋼炮”,一個回合,“老炮兒”就明顯軟了。原因正是王思聰把新仇舊恨發泄完了之后,把話題落到了市場規律上,“你作為一個導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說話,豈不更好?”

  人民日報不久前發的官微,其實說的也是這個理兒。這也是馮小剛不敢繼續惹毛王公子的關鍵所在。馮小剛要說《我不是潘金蓮》是不看會悔青腸子的一等棒片,王思聰的千萬粉絲分分鐘會吐老人家一臉,旁觀者也會找出電影中的各種毛病來告訴你什麼叫大言不慚。所以放炮歸放炮,“老炮兒”這點分寸還是能夠拿捏的。正如王思聰說的那樣,“沒有人和錢過不去”。這個道理,對於“老炮兒”同樣管用。

  《我不是潘金蓮》是不是馮小剛最好的作品之一,這個仁者見仁。這部影片,可能除了片名與原著名一字不差,有著俗掉牙的“標題黨”之嫌,影片本身並不完全屬於票房奇高的一類娛樂電影。但是影片在萬達院線,遭遇到跟別的院線完全不同的觀眾熱度,馮小剛是聰明人,一看就有數的。“老炮兒”覺得這就是萬達在排片上做了手腳。但是“小鋼炮”不是吃素的。你華誼怎麼了?你把我的牆腳挖了,我就給穿小鞋怎麼著?我用市場規律跟你說話。實際上這不完全是市場的無情,更彰顯的是資本的牛掰。在資本壟斷了院線好大一片江山之后,萬達就是爺。你得看爺的臉色,爺叫你慘你不得不慘。而且用市場規律的方式讓你慘得無言以對。

  兩門大炮的一硬一軟,其實是活生生的一部現實版的《我不是潘金蓮》。走到哪兒都不信邪的“老炮兒”,被收拾了,而且還真軟下來了。這是文化產品市場向資本市場的一次不得不低頭。像馮小剛塑造的電影《老炮兒》結尾一樣,充滿著悲涼的色彩。

  今年5月份的時候,著名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剛出來,圈內圈外口碑很好,但票房極其慘淡。電影叫好不叫座,很正常。不叫好的讓它叫座起來,操作的“手法”到位也能做到。但制片人方勵沒遇上這樣的運氣,《百鳥朝鳳》跟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同期上映,眼看著票房難看到撐不住了,方勵在微博當中直播時,講著講著磕頭痛哭,跪求排片時手下留情。“老炮兒”區別於磕頭痛哭的,是“放炮”表達不滿。其實兩種方式,並分不出一定誰對誰錯。而且,如果從“拿作品說話”的道理來講,都沒意思。但是“老炮兒”雖然不是潘金蓮,卻必須在“小炮兒”王思聰王大少爺面前,由叫板改說軟話。馮小剛與方勵,走的是殊途,但結果是同歸的。這可能將是更多的電影人都會面對的一種尷尬處境。

  當資本在不爽的時候可以決定一部電影的成敗,當壟斷的院線資源可以操縱著一部電影的生死,電影這個文化產品,這個可人的小姑娘,總有一天會遇上“西門慶”,變成“潘金蓮”。電影這個百鳥,將來總有一天不再朝鳳,而是朝著萬達和王思聰的臉色。這是電影圈內圈外的人們,應該為之好好操心的事情。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