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中國電影,升級需要“新力量”

劉  陽
2016年10月20日03: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中國電影要實現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必須重新塑造大銀幕的優勢,不斷地吸收電影新力量,以優秀的質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中國電影已經到了必須通過質量提升來實現產業升級的階段。”在日前的第二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針對有些人提出的票房滑坡“拐點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電影的發展需要產業本身轉型升級的“新力量”。

  年初至今的電影市場,呈現出微妙的態勢。一方面,主流影片《湄公河行動》突破10億票房大關,被贊為奇跡﹔另一方面,個別月份出現了單月票房負增長,引發社會關注。有人悲觀地認為,中國電影出現“拐點”、遭遇“寒冬”,其實這並不符合實際。事實上,今年的電影市場雖然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著多年不變的增長狀態,不僅遠遠高於北美、歐洲等其他地區和國家電影市場的增幅,也高於中國國民經濟整體增長幅度。

  電影市場增速放緩,本身有著多重因素。首先,去年作為電影公司營銷手段,意在降低票價吸引觀眾的數十億元“票補”資金在今年退出,讓市場冷靜了很多。其次,互聯網對院線電影的沖擊,比以往更加強烈,網絡電影、網絡電視劇、網絡直播發展迅速,影片院線上映與網絡播出的窗口期日益縮短,都為觀眾選擇互聯網觀影提供了更多理由。而這些變化,也為中國電影吸納“新力量”帶來了機遇。

  機遇來自中國電影市場的逐漸成熟。經歷了產業化改革以來的第一輪市場培育后,一大批觀眾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一起成長,他們對中國電影的藝術質量有著更高的期待。同時,電影年產量700部左右,市場投資主體1500家左右,全國銀幕總數近3.8萬塊,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2.3%,市場容積率達年400部左右……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中國電影要實現更健康、更長遠的發展,必須不斷地吸收電影新力量,以高品質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

  中國電影發展需要的新力量,不僅包括年輕的電影創作者和從業者,任何在電影語言、電影技術、電影管理方式等方面有所創新的創作者和從業人員,都應當被納入中國電影新力量的范疇。這其中,既有青年創作者對先進電影技術的應用,也有老一代對傳統電影拍攝方式的二次創新﹔既有青年人對先進電影工業管理體系和方法的學習借鑒,也有老一輩電影工作者對中國電影發展規律的現代性改造。

  曾幾何時,人們在談論中國電影導演隊伍時,用“青黃不接”來描述人才匱乏的尷尬﹔在談論電影的資金來源時,用“四處化緣”來表達窘迫。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電影行業,中影、上影、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博納影業等傳統電影企業也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和生產能力﹔烏爾善的《尋龍訣》、陸川的《九層妖塔》、周星馳的《美人魚》和即將上映的張藝謀執導的《長城》等,讓人驚訝於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迅速提升﹔年輕一代的賈樟柯、曹保平、韓延、薛曉路等導演,也在努力將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和觀眾審美需求相結合,推進傳統電影表達方式的升級。

  今天,中國電影的觀眾越來越多,對電影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和旺盛,人們有理由對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新力量的生長令她始終葆有青春。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0日 05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