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電影須以初心不變應對市場萬變

李蕾

2016年10月19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電影須以初心不變應對市場萬變

  今年4月以來,電影市場持續遇冷。對此,很多人發問,國內電影市場的嚴冬真的來了嗎?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中國電影產業只是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達到發展峰值之后,開始進入波浪起伏的平穩階段而已。

  這個判斷首先來源於大數據。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觀眾對國產影片的滿意度上升,國慶檔滿意度更是高達82.7分,超出去年國慶檔3.1分,創下截至目前的年度檔期最好成績。其次,來自從業者的實踐。近日,在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各大電影公司負責人以及中青年導演、編劇談到國產電影發展現狀時,都充滿信心。他們認為,一大批新導演帶著處女作改變了電影業的面貌。同時,大量資金涌入讓從業者有條件培養新人,進行新的藝術探索。而電影市場增速放緩也讓很多制作公司放緩了拍攝速度,力圖拿出更好的作品改變大家對國產影片的印象。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所總結的:“日益擴大的市場為電影創作提供了無限活力,為每一個創作者提供了創新性思維的發揮渠道。”

  這些成果是肯定,也是另一種意義的鞭策:中國電影要以數字為指標前進,但更應以藝術為目的落腳。短短幾年時間,中國電影狂飆突進,硬件水准迅速提高,現在是時候讓注意力回歸到創作上來了。這就要求制片公司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創作上,而不是放在資本運作上﹔制片人把更多資金放在影片的制作上,而不是明星片酬上﹔創作人員更多地把創作激情放在藝術創新上,而不是跟風模仿上﹔媒體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影片質量的評論上,而不是明星八卦上,真正以藝術的初心應對萬變的市場。

  當下,互聯網正潛在地改變每一位用戶,新的美學取向伴隨著新的工業體系一同興起。如果電影不能適時吸收採用新的技術,同樣無法實現電影藝術的初心。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電影人已投入時代更迭的潮流之中。比如,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次嘗試“120幀/4K/3D”的新技術,賈樟柯也計劃拍攝一部VR劇情長片等。就像導演、編劇閆非說的那樣:“創作者應該心裡揣著觀眾,歡迎觀眾走進影院,把我們的電影‘逼得’越來越好看。”當然,技術是實現藝術的手段,無論觀眾的興趣點如何變化,他們都希望看到有內容的電影、深刻的電影、打動心靈的電影。與之相應,電影人無論何時,都要以工匠精神指導創作,盡力去觸及觀眾的心靈,而不僅僅是觸摸觀眾的眼球或錢包。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