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食”代,監管不能“幽靈”頻現

若無

2016年09月29日14:3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27日,餓了麼“9•27”品質節正式拉開帷幕。據餓了麼官方發布,“9•27”取“就愛吃”的諧音,“品質節”主打高品質的美食,號召年輕人關注工作以外的生活質量,吃得好一點。然而,多地網友反映在餓了麼平台上依然可以看到經營范圍超限、証照不全的商家,此前被曝光的“幽靈餐館”依然在經營。(9月29日 澎湃新聞網)

“餐廳旁邊的公廁污水橫流,碗筷直接堆放在地上,作坊內彌漫著一股刺鼻的臭味”,這便是知名網上訂餐平台背后食品生產環境的真實寫照。除此之外,現在網絡訂餐平台上還存在一些商家,他們的營業執照和餐飲服務許可証上的經營范圍與實際的經營范圍並不相同,更有甚者雙証不全,可是依然在網絡上“叫賣”。“幽靈餐館”依舊在,那麼監管去哪兒了?

網上訂餐作為時下一種時尚的訂餐方式,風靡社會,方便快捷的訂餐、送餐方式,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網上訂餐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斷然否定甚至取消網上訂餐無異“削足適履”,那麼就需要相關部門規范訂餐食品安全生產流程、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監督和檢查。

筆者以為,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強對網絡訂餐平台及其注冊商家的資格審批、信息備案,不斷完善網上網下食品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執法部門要不定期對生產廠家食品生產廠家的衛生環境突擊檢查、証件查驗,對出現嚴重食品安全事故的訂餐和合作廠商嚴肅追責和經濟處罰﹔對無証經營的小作坊一律取締,鼓勵、支持網上訂餐生產的規模化、連鎖化。

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網上訂餐時也應理性選擇,要看准價位、生產廠商地址等相關信息,切勿貪小便宜,不要隻相信表面上看到的圖片誘惑,更需要多方考量。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面對線上線下的食品安全風險,不僅要靠行業自律,更要依靠完善的外部監督和嚴厲的問責制度,隻有多方合力,才能創造既便捷又安全的餐飲消費環境,讓百姓吃的放心。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