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學生為何屢成廉價勞動力

杜 曉

2016年09月27日09:17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學生為何屢成廉價勞動力

  現實中,淪為廉價勞動力的又豈止職業學校學生,一些大學生包括研究生不也一樣被導師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

  新學期剛開始,蘭州外語職業學院數百名學生被學校安排至惠州、東莞、昆山、南京等地的電子工廠,開始了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習”。學生們每天被要求至少工作12小時,做著和所學專業毫無關系的流水線工作。一些學生曾想逃離,但被學校告知:自行脫崗會受到學校處分,甚至拿不到畢業証(9月25日《北京青年報》)。

  職業學校的學生被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去進行所謂的頂崗實習,這樣的新聞並不鮮見。今年,教育部等五部門曾聯合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其中提出: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的實習單位要合理確定頂崗實習報酬,原則上不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試用期工資標准的80%。盡管已經有了明確規定,但有些學校依然我行我素,以實習為名,給學生發一些微薄的工資,卻讓學生長時間從事高強度的工作。且不說工資待遇是否合理,對於在校學生而言,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就必須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而且還是和所學專業毫無關系的流水線工作,這對學生合法權益的侵犯顯而易見。

  現實中,淪為廉價勞動力的又豈止職業學校學生,一些大學生包括研究生不也一樣被導師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甚至還有人因此失去了年輕的生命。這就不能不令人反思,學生屢屢被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這一涉嫌違法違規的現象,是否是當前教育體系中某些深層次問題的反映?學生之所以屢屢被當成廉價勞動力使用,是因為和學校、老師相比,學生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面對著學校、老師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余地。不管是向上級主管部門投訴,還是求助於勞動監察部門,亦或是通過司法途徑尋求幫助,最終結果都必然導致學生站在了學校、老師的對立面,即便從表面上能夠得到一個說得過去的結果,最后肯定得不償失,很難在學校繼續呆下去,甚至未來可能招致更嚴厲的報復。於是人們可以發現,學生表達對於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不滿情緒時,用得最多的方式就是網絡曝光。

  對於學生實習權益的維護很像是一個空中樓閣,看似氣勢不凡,實則遙不可及。就拿教育部出台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來說,此規定已經問世好幾個月了,頂崗實習現象究竟有多大好轉?又有多少學校因為違反規定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從根本上說,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就是學校任性的表現,要麼是學校自身想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用,要麼是學校對於老師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用的現象不聞不問。如果不能真正管好管住學校,還會有學生不斷成為廉價勞動力。因此最為關鍵的問題就在於,面對行政化色彩濃厚的學校,又有幾個職能部門有動力或者說有能力去監管、懲戒行政級別甚至可能比自己還高的學校呢?

  學生屢屢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事實警示人們,落實教育去行政化、推進依法治校依然任重道遠。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法治校日益深入人心,教育部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對師生在參與學校管理、行使監督權力、實現自我發展等方面的權益給予制度保障,強調將積極落實教師、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踐中,與依法治校有關的一些精神、規定還需要進一步落實細化,尤其是要突出教師、學生主體地位,在充分保障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基礎之中,積極構筑符合現代法治理念和大學精神的師生關系。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