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除貧困日系列評論

【專家談】直面貧困這隻攔路虎

盛玉雷

2016年09月26日10:3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如果說,存在橫亙在人類進步道路上的攔路虎的話,那麼由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貧困難題,無疑是其中最碩大的幾隻之一。回溯人類浩瀚文明史,貧窮總是以不同的面目附著在歷史的時間軸上,在光鮮亮麗的成就背后,也總少不了受其所困的身影﹔而放眼遼闊的世界廣域,遠到非洲貧民的境遇,近到中東難民的陰霾,貧窮更是跨過地域的界線肆意擴散。

對擁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國來說,顯然更是無法獨善其身。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幫助逾7億人摘掉了貧困帽子。但一如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在財富日漸豐饒、發展步步為營的當下,貧窮也依然籠罩著一些角落。

據統計,我國目前國家級貧困縣尚有592個,截至2015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沒有目標的努力,猶如在黑暗中遠征。”要如期實現“十三五”時期的脫貧目標,就“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准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了中央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勝決心,展現了實現脫貧目標的頑強斗志,更是體現出對改革發展的強大自信。

毛澤東同志曾說,“我們不僅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是的,脫貧攻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並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面對貧困這一攔路虎,除了高漲的熱情和不絕的意志,更要有科學有效的方法論。畢竟,物質的匱乏不能成為精神缺失的借口,更不能成為脫貧思路與意識淡薄的理由。而曾經深耕基層治理、有著豐富脫貧致富實踐經驗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此進行了遠見卓識的闡述。

“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橫跨五個時區、覆蓋兩大氣候帶的自然地理條件,讓因地制宜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我國脫貧的准繩。從黃土高原的沼氣火焰,到川西甘孜的溫馨驛站,再到藏區牧民的嘹亮歌聲,形態各異的扶貧方式帶來了殊途同歸的致富效果。

但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上它的人才知道。在一些地區,尚存在扶貧思路紊亂、脫貧手段單一的情形。最近,與“扶貧羊”有關的鬧劇沸沸揚揚,“一屆班子一種作物”的怪相也時有發生,如此扶貧,又哪裡能找到通往財富的特色之路?“要緊緊扭住發展這個促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第一要務,立足資源、市場、人文旅游等優勢,因地制宜找准發展路子”。高屋建瓴的點撥,一語中的。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古人雲,“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回信時寫道: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不久前,來自中國湖南農村的何江博士在哈佛大學的一場有關知識的演講,讓近在咫尺的聽眾感慨,也讓遠在天涯的國人動容。他提到,要將知識傳遞給最需要的人,因為“知識像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的人。”

的確,在四川涼山阿土勒爾村,孩子攀登懸崖,隻為沐浴知識改變命遠的曙光﹔在廣西都安,“九分石頭一分地”,讓義務教育無從落腳。教育,是脫貧攻堅戰中一場不得不打的大戰役,甚至具有扭轉全局的戰略性作用。為此,“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務必把義務教育搞好,確保貧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

“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基層是基礎。”近日,國務院扶貧辦表示,關於扶貧資金項目審批管理權限今年可能90%左右資金規模審批權限下放到縣。“郡縣治,天下安”,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在脫貧領域,不只是縣域,村級組織也是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脫貧越深入,農村第一線黨組織的力量越要增強”“要想脫貧致富,必須有個好支部。”“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同樣地,對廣大致力於消除貧窮的一線干部而言,不僅要嚴格落實中央的扶貧政策,更是要在思想上心理上實現“脫貧”,深培行之有效的脫貧思路。如此,才能在中國改革發展的美麗圖景中抹去貧窮的陰影,共沐全面小康的陽光。

(責編:王倩、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