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生二孩”屬私權,別搞成行政強迫

蔣萌

2016年09月22日16:0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生二孩”屬私權,別搞成行政強迫

背景:9月18日,湖北宜昌市衛計委網站挂出一封《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致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呼吁“年輕的同志要從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傳生育兩個子女的好處和一個子女的風險,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第二個子女。

京華時報發表吳龍貴的觀點:宜昌幾大政府部門的本意,就是希望放大公開信的分量,甚至賦予其一定的政治意義。這恰恰是公眾最為擔心的:會不會因為生二孩意義重大,落到實踐中,呼吁和號召就會異化為變相的強制?有沒有可能因為政府格外重視,生二孩就成了一項攤派性的任務?這種擔心並不多余,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系下,一些政策往往很容易在政績考核的壓力下,異化為強力推行。生孩子這種事屬於私權利的范疇,應當由家庭和個人的主觀意願來決定。更何況,孩子也決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如果條件不允許,再怎麼呼吁也生不出來。公權力的介入,尤其是公開信這種特殊的形式,還是難免給人造成一種心理壓力,從而構成道德綁架。鼓勵和激發民眾生二孩,關鍵在於提高生育福利,通過政策引導、財政補貼以及公共資源的更合理配置,減輕和分擔家庭的壓力。竊以為,踏踏實實做好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比一封公開信有用得多。

小蔣隨想:過去三十多年,人們聽慣了“隻生一個好”。如今“全面二孩”實施,某些地方管理者開始灌輸“最好生兩個”。倘若有人生三孩,又要被“罰”社會撫養費。似乎,多生一個不行,少生一個也不行,隻有按某些管理者提出的“目標”生才行,這種行政“生育令”,能不使育齡夫婦產生“被擺布”的感覺嗎?抵觸與反感心理難免出現。事實上,公眾對計劃生育的社會意義是理解並認同的。但是,一些人又對計生工作有微詞。這種矛盾之所以出現,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某些管理者開展計生工作的方式“暴力、赤裸、激進”,在“政策壓倒一切”下,人的基本權益反而變得次要。過去,“寧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個”的地方標語,讓人不寒而栗。如今,宜昌將生二孩冠以“責任”之名,當地八個部門聯合發紅頭文件,生二孩儼然成了政治問題。簡言之,生孩子被附加了太多功利色彩,計劃生育異變為政績工程,違背以人為本原則。國家的計生政策已然調整,陳舊落后的、不適應時代的管理方式必須更新。

買筆記本電腦不算貧困生能否服眾?

背景:22歲的小劉是西安思源學院大四學生,今年他在陝北老家進行貧困生建檔立卡登記后,按照規定可申請6000元助學金生活補助。但暑假他拿著相關証明在村子裡蓋章后,回到學校審批時,卻被學校以“購買筆記本電腦不算貧困生”為由,不給發補助款。

新京報發表龍敏飛的觀點:《陝西省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暫行辦法》規定,購買電腦不能算貧困生。從制度角度來審視,學校拒發小劉的助學金生活補助,有據可依。為何在網上,卻有很多人在批評與質疑呢?這主要在於大眾的認知已經改變,而相關的制度規定卻原地踏步。陝西省的暫行辦法出台於2007年,那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還是高檔物品﹔如今,電腦已經普及,價格也不斷跳水,逐漸成為經濟適用品,再加上很多大學生的作業、學習等都必須依賴於電腦,貧困生擁有電腦,在情理之中。小劉申請助學金生活補助被拒絕的背后,是不合理的制度設置,以及對制度的教條化執行。請賦予貧困生擁有電腦的基本權利。必須拷問的是,全國各地的地方文件與高校文件,還有多少文件有“貧困生不得有電腦”的規定?這必須進行改進,讓制度規定“與時俱進”。

小蔣隨想: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對貧困的認定也要更新。過去認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是貧困,如今僅是“吃飽穿暖”恐怕與脫貧還有相當距離。按照這個邏輯,“購買筆記本電腦不算貧困生”是否還站得住腳?從絕對價值看,當下一台入門級筆記本電腦隻需要兩三千元,如果是“二手貨”價值更低。如果花這麼點錢就不算貧困,隻能說明貧困標准設定太低。從生活必需角度,大學生寫畢業論文、網上求職投簡歷、確保與信息社會不脫節,都要求個人擁有包括電腦在內的電子設備。貧困生要融入社會,努力向社會更高階層流動,不可能永遠借別人的電腦或手機用。如果有關規定將經濟適用型、生活必需類電子產品與貧困生購買“對立”起來,隻能表明規定有問題。扶貧助困,就是要幫助貧困者脫離困境,絕不能在貧困者剛看到一絲希望曙光時,就給人家“撤梯子”。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