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醫鬧不私了,讓糾紛在法治框架下解決

劉雪鬆

2016年09月08日08:36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醫鬧不私了,讓糾紛在法治框架下解決

  如今各地醫鬧還在此起彼伏,而曾經淪為醫鬧重災區的廣東中山各大醫院,當年投入的報警、攝像頭等一應俱全的安全裝置,已經長期閑置。人民日報昨天在報道中總結了中山醫院的做法,得到受眾的點贊,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許醫院與醫鬧私了。

  “一方面我們不允許醫鬧妨害正常的就醫秩序,另一方面我們同樣不允許醫院發生醫療糾紛后私了,沒有錯不允許花錢息事寧人,醫院真的有過錯也決不護短。”主管醫療糾紛的中山市衛計局副局長楊漢東表示。

  受眾點贊,更多是沖著這個一碗水端平的依法治醫而來的。它治的不僅僅是醫鬧,同時治的也是醫院,是對雙方的共同限制。

  中山市這一招,其實是被“職業醫鬧”逼出來的。曾經,隻要醫院有什麼動靜,就有人假扮律師、干部與病人家屬接洽,談好條件后各色人等就圍住醫院,抬尸的抬尸,堵門的堵門,拉著橫幅披麻戴孝找醫院討“公道”,一聲令下就開始放聲大哭,“下班”了就笑容滿面去領盒飯、分工錢,討價還價又另有其人……一樁轟轟烈烈的醫鬧事件結束,醫院賠付幾十萬元私了,這其中60%以上落入了“職業醫鬧”的腰包。

  其實透過許多還出現在其他各地的醫鬧現象不難看出,利用家屬的職業醫鬧,依然有著鬼魅般的影子。所以表面看,私了是協商解決問題的一個途徑,但它最大的副作用也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養大了醫鬧的胃口,另一方面是用公家的錢為醫生個人的錯誤買單。所以醫患矛盾,本質上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甚至雙方任何一方面的煽情手法,都不可能有效解決問題,唯一的路徑就是法治框架的構建。

  中山市的不允許私了,是建立在對醫療糾紛有沒有院方過錯的前提之下的。而對於這個鑒定,首先需要面對的是中立性與公信力質疑問題。中山市區別於全國其他地方的做法是,以“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替代“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40名法律專業人士,與500多名醫學專業人士組成的醫學顧問專家庫,來自於全省各地,這就避免了同城、同行業近距離相親的嫌疑,使得這個機構,初具了獨立於醫患雙方的第三方意味。

  但是從根本上解決調解與鑒定的公正公信問題,這還只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它離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對於全國其他地方來說,作為一招制鬧的法治框架,還需要在專業律師的比例上有所增加,在醫學專家的所屬地域配置上,還需要更多地體現避嫌效果。這些年全國各地醫鬧不斷,是與各級機構的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本身缺乏公信力有關聯的。很多地方的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因為同城、同行業的關系,給人造成坐在同一張板凳上的強烈印象,很少看到真正拉下臉來、具有“執法”意味的鑒定結論。久而久之,患者一方成了“老不信”。這種尷尬,是醫療機構自身造成的。

  醫療糾紛不許私了,應該成為解決醫鬧問題的全國性法治框架。而民眾更希望看到的是,鑒定醫院“真的有錯”時的那種鐵面無私案例,看到的是真的有錯后絕不護短的司法案例。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