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杭州共識”抓住了全球治理的兩個關鍵

王鵬

2016年09月06日16:5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二十多年前,挾冷戰勝利之余威,西方一面歡呼“歷史的終結”,一面以自身為模板,給拉美、東歐國家“開竅”。在新自由主義大潮的催生下,市場拜物教、政府厭惡症、休克療法、私有化、自由化粉墨登場。然而數十年后,華盛頓共識尚未自証靈驗,那些不幸誤服“妙藥”的國家卻一個個如《庄子·應帝王》中的“混沌”一般,倒在經濟低迷、政治動蕩、社會潰敗的“七竅之血”中。

今天,在全球矚目的西子湖畔,一個愈加成熟、全面、超前且可操作的“杭州共識”正呼之欲出。從剛剛發表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來看,與會各國在廣泛的政治經濟議題上達成共識,都認為應該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建設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更強勁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以迎接影響世界經濟的重大全球性挑戰。

粗略統計,在杭州《公報》及三個附件中“創新”二字共出現99次。為何如此強調“創新”?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歷史前進的原動力。那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文化創新又是什麼關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因此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而習主席也多次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可見,中國領導人對創新的重視已上升至國家戰略的長遠規劃。在全球層面,在“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提供的動能面臨消退,新一輪增長動能尚在孕育”的當下,為重啟世界經濟引擎,就必須建設以互聯網等技術為核心的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杭州共識抓住了全球經濟復蘇的第一個關鍵:以創新促生產力發展。

技術進步了,生產力發展了,可生產關系若不能相適應,同樣會是大問題。杭州《公報》展示出中國領導人對世界時局的深入思考與治世良方——開放與包容。

先說開放。正如習主席指出的,中國能有今天的發展成就,本身就得益於改革開放。因此中國不會倒退、封閉,而是更加開放﹔同時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物品,與全世界分享果實。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看,在全球化的網絡時代,搞經貿小集團、高筑技術壁壘、玩排他性制度安排都是不利於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和生產力發展的,終將誤人誤己。

再說包容。我們知道,在一國之內,一個政黨隻有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長期執政。同理,在國際層面,一個國家提出的構想、倡導的機制,也必須代表最廣大國家的意願、符合其根本利益,方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亞投行並與中國攜手走在“一帶一路”上,本身就是對中國包容理念的認同與歡迎。這也正是杭州共識抓住的第二個全球發展之關鍵:以開放、包容改良國際“關系”。

西子湖岸風雲際會,錢塘江畔白浪滔天。自信的中國人以人類社會發展最根本的兩大要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為抓手,正在重啟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世界有理由期盼著,一個“美美與共”嶄新時代的到來。

(作者系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