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天價片酬不止錢的問題

張東鋒

2016年09月01日09:1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天價片酬不止錢的問題

  電影促進法草案正在二次審議,到底該不該對明星的天價片酬“立法”成了熱門話題。僅從委員們的不同意見和建議來看,就知道個中尺度該如何拿捏的微妙。比如有非演藝界委員認為,天價片酬不僅會導致演員間的兩極分化,更催生了一些看臉不看劇本的“爛片”,以此建議從法律角度給演員片酬佔比劃線,引導影視制作者講好故事。相比之下,有演藝界委員則認為片酬規則可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而不是靠立法。

  伴隨著我國電影票房年均逾36%的超高增長率,明星的天價片酬近年一直熱議不斷。早在2013年,唐國強、張國立等數十位明星就曾響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演員委員會倡議,表態支持自降片酬。然而在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裡,“老戲骨”們的大聲疾呼似乎也難抵擋“市場法則”。這自然不是什麼好事情。已經漸成共識的是,如果演員片酬在制作成本中佔比過高,將直接影響一部電影的劇本、后期等其他必不可少環節的投入﹔而一旦制作者開始迷信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一味“押寶”大牌的時候,“爛片”頻現自是情理之中了。

  表面上看,天價片酬關乎演員的收入,但說到底卻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如果刷一刷臉就比苦心鑽研演員的自我修養來錢快,最終結果隻會是“劣片驅逐良片”,侵蝕整個行業。天價片酬或許符合某種條件下的成本與收益法則,但各個領域的“市場失靈”案例已經充分說明,尤其是在一個新興市場的發展中,自我生長的法則並不一定會塑造一個健康、良性的市場。

  在筆者看來,天價片酬的重點不是要不要干預,而是如何干預。從前幾年熱議的“限薪令”到這次有委員提出的“佔比劃線”,都旨在直接約束明星賬面收入,但無論天價片酬是真金白銀,抑或行業炒作下的“虛高”,最終指向的都是規則問題。有業內人士早已指出,為了避稅,圈內流行的潛規則是一些明星簽訂的往往都是“大小合同”。想來其至少有兩個“好處”,即一方面是讓明星們開心,另一方面制作方也不必代繳高額稅款,可謂“共贏”。所以,首先應該規范明星的片酬簽訂規則,讓片酬至少在稅務機關那裡透明化。如是,增加了明星與制作方的“共謀”成本,一些人建議的高收入高稅率才能真正見效。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還須確立合理的管制規則以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最近幾年,影視產業的資本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虛假票房的衍生,以致有些花天價請大牌的電影在遭到市場冷遇后不得不“打腫臉充胖子”。從管制端戳破虛假票房的泡沫,既能讓違規者受到應有懲罰,又能抑制制作方的“天價沖動”,規范行業發展。此外,針對常見的“一窩蜂”追題材現象,同樣需要從管制上以合理方式進行調控,唯此才能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即便影視明星在過去十幾年的收入增長幅度遠高於大多數行業,但人們盯住天價片酬,也絕不應該被理解為是一個“仇富”的問題。在港台乃至韓國等地明星紛紛來中國內地市場淘金,馮小剛等知名導演抱怨藝術創作可能會被引向“看明星臉色、為明星打工”的窘境的情況下,天價片酬實乃這個行業的一種畸形生態。與之伴隨的“大小合同”、虛假票房等,更是整個行業亟待規范的表現。正視天價片酬,應該回到整個行業的規范化、法治化軌道上來。隻有市場自由充分競爭再加上行業規范,才能推動行業在健康有序的方向上繁榮發展。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