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一人闖紅燈豈能全家學交規

魏英杰

2016年08月18日09:22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一人闖紅燈豈能全家學交規

  為治理闖紅燈這一交通頑疾,各地使盡招數。近日,三亞交警針對電動車闖紅燈現象,祭出一招:在對闖紅燈違法行為人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時,也向其家人、同事及其周圍的群眾宣傳闖紅燈的危害性。

  據《海南特區報》報道,當地一位大媽因闖紅燈被蹲點便衣交警盯上並追到家裡,全家人一起觀看了執法人員帶來的交通事故視頻。看到血淋淋的畫面后,大媽“細思恐極”,表示再也不敢闖紅燈了。

  看來,當地為遏制電動車闖紅燈現象也是拼了。這麼做,卻有不妥之處。這其實混淆了交通違法處罰與交通安全教育的區別。讓這位大媽看闖紅燈造成交通事故的視頻,是以批評教育為主的一種處罰方式﹔讓她的家人看視頻,則屬於道路安全宣傳教育,二者性質並不一樣。固然每個人都有了解道路安全法規的必要,但這不能強制,更不能是一種處罰。把大媽的家人安排在一起看視頻,能否讓其家人心悅誠服?如果是口服心不服,宣傳教育的效果又有多大?

  當地這麼做,恐怕還是想達到一種震懾效果,從而讓違法者不敢再違法,讓其他人有所忌憚。否則的話,根本沒有必要把違法行為人的家人、同事都扯進來。但這麼做,就成了一種變相株連。俗話說,一人做事一人當。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隻要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就應由其接受法律的規制。張三違法,李四也跟著遭殃,這並不符合現代法治精神。不管這一招多麼有效,其合法性和正當性都值得質疑。

  據悉,三亞正舉全市之力全面推進“雙修”“雙城”建設,三亞交警全員參與其中。這是當地對電動車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行為加大整治力度的背景,也是推行“一人闖紅燈,全家學交規”等不合理措施的直接原因。運動式執法的好處是短期見效快,但也有很大弊端。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導致在執法過程中忽視相關法規要求,造成對法律精神本身的傷害。在這方面,其實很多地方沒少吃過虧。就說闖紅燈現象的治理,在不少地方都是始於轟轟烈烈,終於悄無聲息。其結果,政績單上的數字可能很漂亮,現實依舊很蒼白——原先大力整治的頑疾,逐漸又死灰復燃。

  別看小小的闖紅燈問題,其實反映了一個地方文明與法治的面貌。這既與個人素質有關,也和城市文明有關,還與法規措施的創設及其執行有關。如果多數人不把交通法規放在眼裡,天天上演“中國式過馬路”,法規就可能淪為一紙空文。反過來,如果日常執法行之有效,交通管理措施得當,這種現象就會大為減少,城市文明也將得到提升。就像杭州形成的“人行道前禮讓行人”風氣,背后是行人、車輛、法規以及執法諸多因素的良性互動,而不可能一聲令下就自動產生。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