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不瘋魔,不成活”

陳魯民
2016年08月04日04: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流行語用來形容作家陳忠實,再合適不過。他沉潛在農村專心著述,不問世事是非,耗時6年時間完成《白鹿原》創作,成功塑造出白嘉軒、鹿子霖等具有深刻歷史文化內涵的人物形象,奪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有學者評價《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湯達,未肯輕讓。”

  清代小說家蒲鬆齡說得好:“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因為近乎痴迷,所以才能用心專一、精益求精,繼而才有驚世之作。瘋魔正是這樣一種如痴若狂的專注精神。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終日沉醉於繪畫藝術,時常處於“入魔”狀態,每每迷戀於創作而忘記其他,人們贊譽他“才絕、畫絕、痴絕”。一次做東請客,請帖都發出去了,他卻因忙於繪畫,把請客之事忘了。唐代詩人賈島,為了琢磨“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兩句詩,時間過去了三年,他不禁感慨:“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瘋魔”也是一種刪繁就簡的人生追求。正像是鑿井,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寧精勿雜,寧少勿多,寧專勿濫,深潛下去鑽研和開拓,不管過程如何艱辛和漫長,最后一定能開掘出生命的清泉。陳忠實寫作《白鹿原》時給自己立下三條紀律:不再接受採訪,不再關注對以往作品的評論,一般不參加應酬性的集會和活動。正是靠著放下名利、沉潛隱忍的態度,讓陳忠實把精力和時間全部用在打磨作品上,最終呈現出驚世佳作。

  很多時候,我們羨慕那些成功者,看到他們的成功榮耀和鮮花掌聲,卻可能忽視了他們為此付出的艱辛努力乃至巨大犧牲。明朝的萬戶,為試驗利用火箭飛天,獻出寶貴生命。諾貝爾發明新型安全炸藥多次遇險,實驗室被炸得面目全非,5個助手犧牲,連弟弟也未能幸免。萊特兄弟為研制飛機宵衣旰食、殫精竭慮。正是這種不怕付出、執著嘗試的“瘋魔”精神,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歷史的前進。雖然他們在某些方面都失敗了,但他們絕對是人類探索創新的成功者。

  與“瘋魔”相對的,是心不在焉、有始無終。有人心猿意馬,出工不出力﹔有人三心二意,習慣於朝秦暮楚﹔有人按部就班,滿足於朝九晚五……付出的努力大相徑庭,得到的結果自然天差地別。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不遺余力、廢寢忘食地追逐心中夢想,為什麼有的人不惜“五加二、白加黑”一心扑在事業上,關鍵就在於他們以“瘋魔”為做事態度,把事業和夢想當作生命。做人應有溫度,做事應有態度,溫度決定人品修為,態度決定人生高度。做事情,就該有點“瘋魔”的精神。

  有人問籃球巨星科比:“你有什麼成功秘訣?”科比幽默地說:“你見過洛杉磯早上4點的風景嗎?”原來他堅持每天早晨4點就開始練球,一練就是十多個小時。“不瘋魔,不成活”,這又是生動一例。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04日 04 版)

(責編:王政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