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良心已變味,無知來買單

陳之琪

2016年07月19日15:2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在我們的生活中擁有無法撼動的地位。從古代的文人雅士如蘇東坡,到如今游走四方僅為深山野墺中美食的大饕客們,無一不在証實著飲食的重要之處。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吃的選擇也極大豐富。為了贏得更多人的青睞,有些商販甚至以顧客的健康作為代價來銷售產品以牟取暴利。這樣的食品問題曝光出來,往往更讓人感到防不勝防。

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諸多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害百姓的健康。比如,食鹽,這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重要日常食品,竟然也開始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

近日,貴州警方偵破了一起假冒偽劣食鹽的系列案件。商家竟用畜牧用鹽銷售給群眾食用,甚至明目張膽地聲稱飼料添加劑氯化鈉是散鹽、精鹽,人也可以吃。讓這些不法商家說出如此“鬼話”的,正是其利潤近乎毒品的暴利。據報道,食鹽每噸4000元左右,而飼料添加劑每噸800—1200元,劣質工業鹽每噸約300元。正是其中可覓見的利潤,使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越界破規。

這種畜牧用鹽不符合國家的食用鹽標准,但單憑人的舌頭是嘗不出任何差別的。如此,商販的鬼話連篇之下,其變味的良心就隱藏在未變味的假鹽之中,而消費者的健康則為這變味的良心買了單而渾然不覺。國家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在推進,工業鹽經營放開,如果沒有配套措施,就很容易讓那些良心變味的商家鑽了空子。然而,改革不會因此停止,加強監管是很關鍵的一環。

但也要認識到,那些信息滯塞的偏遠農村,監管也在客觀上存在難題。不法分子所以選定農村下手,就是看到農村群眾知識瘠薄以及圖便宜心理。大多數邊遠農村的群眾,選購食鹽的方法很簡單——先嘗,再看價錢。在眾多外觀無任何差別的鹽中,價格低廉者自然受到眾人青睞。所以更讓人憂心的,並非隻有商家鬼話連篇的說辭,還有購買者的無知。

2015年同樣有一件匪夷所思的造假事件。市場上流通的萬元藏紅花竟然用紙制成並染色的。其外觀與真品異處甚微,對人體的危害也不言而喻。成本極低的假藏紅花在廠家與商販之間幾輪流通下來便成為了價值上萬的名貴中藥。這更加體現出,不僅是農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大多數人也缺乏對真品與贗品的鑒別方式,隻能通過價錢及有限的經驗等簡單的方式來判斷產品的優劣。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道理可循,但是一不小心也會正中不法商家的下懷,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但顧客卻要為自己的疏忽與無知以健康付下巨額單。所以增加科學素養,普及食品的辨認方法與知識是首要任務。

姚明曾做過一公益廣告,廣告詞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通俗地解釋了市場對於產品的影響。使群眾擁有鑒別真偽的方式與基本的常識,才是最有效的、對無良商販的無聲扼殺。單從食品來講,嚴格監管各個來源去向也是難以做到完全覆蓋的,而一個盲點就會令人付出無法挽回的代價。隻有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致力於加強知識的普及,才能形成合力,對假冒偽劣食品給以致命一擊。我們相信,在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民眾警惕意識的提升中,一定能使無良商販自以為掩藏極好的變味良心暴露無遺。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