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不是“管”出來的

 

稻  田
2016年07月18日09: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宜高估行政管理科技活動和指導研發過程的能力。行政的力量應聚焦於制度建設、體制改革、機制優化、環境營造

  

  在貫徹“科技三會”精神、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中,創新自由生長的力量不可低估。

  科技創新作為人類創造性的智力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証。”特別是在互聯網日益普及和創新創業方興未艾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已由職業科學家的小眾行為轉變為人人皆可參與的大眾活動,政府在科技方面的管理和規劃“失靈”的幾率更大了。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依靠強大的資源動員和調度能力,根據政府既定的規劃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相關領域,並主要依托國有單元按照規劃重點開展科學研究、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然而,科技成果常常游離於慣性思維和管理規劃之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例子並不鮮見。世界上一流的科研機構、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往往不是靠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管理管出來的。企業也不例外,事實上,目前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代表性企業,從美國的蘋果、谷歌到中國的騰訊、阿裡,從來不是從政府的科技或產業規劃中誕生的。歷史已經証明,行政力量可以通過兼並重組產生巨無霸的規模企業,但往往不能孵化出具有創造力和顛覆性的企業。

  當前我國在世界科技創新格局中的角色,已從單純的追隨轉變為追隨、並跑和領跑並存。領跑意味著失去了學習標杆、闖入了未知領地。此時,龐大的組織機構、繁復的層級管理和嚴格的程序可能反而會成為創新的包袱。吳敬璉在對比日本和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史后指出,政府主導的做法在后發趕超的特定時期成功幾率較大,因為在趕超階段,先進國家走過的道路是清楚的,政府擁有相對充分的信息,可以發揮民間力量所不及的調動資源的能力。然而,當面對全新的創新課題、需要探索未知的時候,政府的決策效率、反應能力往往反而不如民間機構,由政府直接組織、管理高新技術開發和生產,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腳步和時代的變化。

  科技創新固然需要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但也不宜高估行政管理科技活動和指導研發過程的能力。行政的力量應聚焦於制度建設、體制改革、機制優化、環境營造,讓創新自由生長。正如華為總裁任正非在“科技三會”上所說的:“華為正在從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在“迷航”的狀態下,任正非指出,華為將從沉浸在產品開發的確定性工作中,加大對不確定性研究的投入,加強與全世界科學家的對話與合作,鼓勵幾十個能力中心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加強交流,從思想的火花中感知發展方向,把戰略技術研討會變成一個“羅馬廣場”,讓思想的火花燃成熊熊大火。

  作為我國科技企業的標杆,華為給我們的啟示是,應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和自由探索的投入,促進更多理論創造和變革性技術突破。同時,在極少數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必爭領域,發揮我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更快突破瓶頸、搶佔制高點。而在更多的科技領域,政府應著力破除制約創新活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和企業的創新創業積極性,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搶抓機遇,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8日 20 版)

(責編:王倩、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