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建立中國自己的社會哲學

陳晏清
2016年07月04日04: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關於社會哲學,我國學界曾存在一種誤識,即認為歷史唯物論就是社會哲學,因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少人對於是否有可能和有必要在歷史唯物論之外建構獨立的社會哲學存有懷疑。其實,在歷史唯物論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那裡,社會哲學是可以與歷史唯物論區別開來的。

  我們從馬克思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社會歷史理論存在歷史哲學和社會哲學兩個不同的維度。歷史哲學注重從歷史發展過程中揭示人類歷史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社會哲學則直接關注現實社會生活,它從具體社會形態的社會結構切入,研究人們的現實社會生活過程。這一區別構成了社會哲學存在的基礎。

  社會哲學作為一種哲學形式,體現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生活的總體把握。社會生活的總體有著多種可能的存在樣態,因為體現社會整體性的社會結構是多重的,即有多種構成類型。這就是說,社會哲學所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社會體系。因此,研究社會哲學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否則研究工作便無法展開。理論研究的切入點,歸根到底是由研究者身處其中的社會實踐所決定的。當代中國正處於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推動的社會轉型時期,一方面迫切需要從哲學層面提供一種總體性觀念,以實現對這一社會轉型的觀念引導﹔另一方面,社會轉型是一種社會整體性或結構性變遷,社會運動的整體性特征能更為鮮明地呈現出來,這就為具有總體性的哲學研究提供了客觀基礎。因此,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無疑是社會哲學研究最好的切入點。

  考諸思想史,近代西方社會哲學的興起就是與西方國家由市場經濟發展所推動的社會轉型相伴隨的。近幾百年裡,支配西方社會變革和社會生活的許多深入人心的觀念,可以說都是由社會哲學提供的。中國正在進行的社會轉型,是世界范圍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西方社會哲學的積極成果,對我們有可資借鑒的價值。但是,中國的社會轉型處在現代化的后發階段。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即先發國家相比,它有著不同的制度前提和歷史起點,並且面臨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因此,建立中國自己的社會哲學,便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依據這樣的理解,在過去20年間,我們選擇了我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哲學研究,推出了一套“社會哲學研究叢書”(共10種),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結構由領域合一到領域分離的變化趨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倫理基礎、社會轉型的文化約束、社會轉型與信仰重建、效率與公平、社會轉型的代價、轉型社會的控制、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社會轉型與人的現代重塑等。這些問題是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在起步時期遇到的一些基本問題。這些研究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觀察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觀念框架。這個觀念框架的確立盡管是初步的,卻是十分必要的。

  社會轉型時期,新問題層出不窮。社會哲學研究必須與社會轉型同步,並力爭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轉型的推進,社會哲學研究也會不斷拓展和深化。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政治生活中的哲學問題日益凸顯,政治哲學研究開始在我國興起,引起人們的關注。實際上,社會哲學在廣義上就包括政治哲學。這裡所說的“廣義上”,是指與歷史哲學相區分、相對應的意義上。社會哲學研究人們的現實社會生活過程,當然包括政治生活。我們可以將當下熱度很高的政治哲學研究看作先前社會哲學研究的一種延續和深入。

  (作者為南開大學哲學院資深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04日 20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