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防災,別因罕見而無備

劉  毅
2016年06月27日03: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天災固然難避,但如果各個部門、各個環節,都能高度重視,就能在災難面前捍衛生命的尊嚴

  

  截至6月26日,江蘇鹽城市阜寧縣、射陽縣部分地區的特大風災,已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傷。目前,經過全力搶險救援,災區所有縣鄉道路已恢復通行,各項基礎設施正在加緊恢復中。

  氣象部門專家組在分析氣象資料、現場勘測后,26日已得出結論:確認鹽城風災為龍卷風。專家組判定等級為EF4級,風力超過17級。在風力的分級中,17級是最高級別。可以說,這是歷史罕見的極端天氣突襲。

  “罕見”“突襲”,這樣的極端現象,的確給預防和救援帶來罕見難度,造成始料不及的傷亡和損失。當風力平息,面對慘重災情,我們仍然需要積極反思:從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到公眾,我們的應對能力是否還能再提高?

  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要的。

  這些年,“歷史罕見”的極端天氣,似乎越來越常見。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暴雨、干旱、熱浪、龍卷風和強台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2014年9月到今年5月,赤道太平洋發生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偏暖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受其影響,今年我國入汛早,汛情急,來勢猛。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對於極端天氣災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我們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最起碼不能“險而無備”。一方面是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另一方面要持續強化防災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全社會防大汛、抗大旱、防強風、搶大險、救大災的能力。

  比如,面對來勢凶猛、尺度很小的龍卷風、冰雹等突發強對流天氣時,目前的氣象預報技術還時常“有心無力”。但氣象部門如果能進一步加強監測工作和部門聯動、上下會商及區域聯防,仍然可以逐步提高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而隨著手機的普及,可以把氣象部門對極端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進行快速發布,提升預警信息覆蓋面,打通信息傳遞“最后一公裡”。如今的手機天氣預報應用程序,能夠提供手機用戶所處位置未來一小時左右的短時預報,這是很有用的。事實上,如果能不斷提升極端天氣預報預警的推送時效,公眾根據最新預報來採取應對措施,對於防災減災也是有直接效果的。

  對公眾來說,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有必要從最壞處准備,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防災避險知識和技能。緊要時刻,這些知識和技能極有可能挽救自己的生命。例如,遭遇龍卷風時,如在室內,最好遠離門、窗,躲到比較安全的房間內抱頭蹲下﹔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應迅速朝龍卷風移動方向的垂直方向跑動,就近尋找低窪地伏下,但要遠離大樹、電杆,以免被砸、被壓和觸電。如果是駕車外出遇到龍卷風時,千萬不能開車躲避,應立即離開汽車,到低窪地躲避。在這次鹽城遭遇龍卷風襲擊時,就有一位司機及時下車跑到遠處,逃過一劫,他親眼目睹自己的車被風卷起並墜落到附近的小河中。

  天災固然難避,但如果各個部門、各個環節,都能高度重視,多一點防范意識,多一些防災知識,多一點技術手段,動用一切可行的應對措施,就能在災難面前捍衛生命的尊嚴。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7日 05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