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論:為用人主體“鬆綁”

王輝耀
2016年06月27日03: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的落實作出重要指示,特別強調“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放什麼權?概括來講,就是繼續改革企業、事業單位等用人主體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保障的機制,打破長期以來對用人主體的困擾,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當前,尤為重要的是推進對國際人才的市場化評價標准,逐步消除國際人才流動的壁壘,更好地吸引、留住國際人才。

  以往對國際人才的評價標准由政府主導制定,特別是針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國家“千人計劃”和地方“百人計劃”,對引進人才的學歷、年齡、專業、資歷、成果、職級、聲望等有非常高的要求,政府對用人主體推薦和申請國際人才引進的資質也作出了嚴格限制。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同類型用人主體的人才需求愈發多元,我們需要既關注高層次、領軍型人才,也關注影響未來發展格局的新生代人才。然而這些新的人才需求很多並未納入到政府引進計劃中,這就使得相關人才的價值難以得到充分認可與尊重。

  而說到如何放權,並不是簡單的權力下放。政府在完善用人主體人才發展機制、調動用人主體積極性的同時,還需要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比如,海外人才在辦理出入境手續、申辦工作簽証、申請永久居留許可的條件方面,還存在相關部門缺乏協調配合、手續繁瑣、操作時間長等問題﹔海外人才來華后的工作生活、子女簽証就學等相關配套服務措施也不夠完善。這些都不利於吸引、留住合適的國際人才。

  再比如,隨著國內居民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樣性、個性化,國內文化市場繁榮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相應地產生了各種新興職業需求,如創意人、策展人等。但是目前有類似人才需求的用人主體,大多屬於體制外機構,在辦理人才工作簽証等問題上存在諸多限制。

  去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在引進國際人才的市場化評價標准方面有了較大突破,已有首批7名外籍人才通過中關村外籍高層次人才“綠卡直通車”拿到永久居留証。相信隨著《意見》的深入落實、相關政策影響力的擴大,未來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

  就目前而言,各地區各部門在落實《意見》的過程中,需要樹立更加開放的人才觀念,重視多元化人才的價值,通過制定更加包容的人才政策,向全世界釋放積極的信號﹔需要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真正讓市場來決定人才的價值與配置﹔還需要持續地完善國際人才出入境、永久居留管理等配套服務措施。通過消除阻礙國際人才流動的壁壘,逐步建立更加開放的人才制度體系,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人才競爭優勢。

  (作者為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7日 05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