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黨性”

——從紅色記憶中汲取力量①

呂曉勛
2016年06月27日03: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95年風雲激蕩,一代代共產黨人以無畏的奮斗、無私的奉獻、無悔的犧牲,寫下了一部精神的史詩。在建黨95周年之際,我們挖掘“紅色資源”、重溫“紅色記憶”,感受共產黨人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汲取永葆生機、不斷前行的強大能量。

  

  “尋烏哪幾家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賣掉?又有哪幾家水酒做得最好?”1930年5月,毛澤東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尋烏,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調查,幾個問題問住了當地干部。走訪當地47家商店和94家手工業店鋪,與群眾一起勞動、談心交流……基於這次著名的“尋烏調查”,紅軍將城市政策定為“取消苛捐雜稅、保護商人貿易”,糾正了“左”傾錯誤,也解決了供應難題。

  “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95年來,從“砸爛一個舊世界”的革命黨到“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執政黨,“調查研究”是一貫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根本的思想路線。當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縣而是2800多個縣,當我們面對的不是141家商鋪而是GDP達67萬億元的經濟體,這樣的“紅色傳統”仍然至關重要。

  求“是”的前提是見“實”。現在有了網絡、有了手機,不出門也可以“盡知天下事”。不過,“打打電話、發發微信,聽聽匯報、看看材料”而來的“知”,終究少了些實實在在的感知,也少了些人無我有的發現,更可能聽不到那些“沉沒的聲音”、看不清那些“模糊的背影”。1961年5月,周恩來在河北伯延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了解到真實情況,伯延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取消集體食堂的人民公社。無論什麼時代,都需要俯下身子、“眼睛向下”,有了這樣老實的態度,才能做好調查研究,才是真正實事求是。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客觀、全面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陳雲曾說,“我們犯錯誤,就是因為不根據客觀事實辦事。但犯錯誤的人,並不都是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而是把片面當成了全面。”上世紀30年代末,為了了解敵后根據地黨的建設情況,他先后找9個鄉的黨支部書記談話,邊談邊記,反復談了多次,直到把有關情況徹底弄清為止。陳雲一生提倡“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前九個字是唯物論,后六個字是辯証法,體現著共產黨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思想精髓。

  人的認識,難免有片面之處,這就更需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彭真曾以“八面樹敵”,來形容問題解決的過程:不但要看好的、有利的方面,還要有意識地從反面考慮,看到不利的方面,充分研究各種不同意見是否有道理。正確而全面的認知,往往是由“系統地駁倒不正確的意見而產生的”。當思想觀點經過多次“否定之否定”的淬煉,做出的決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黨講黨性,我看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黨性。”改革開放前夕,習仲勛深入廣東基層調研,看到三個人拉一張犁耕地,感嘆“解放29年了,還是刀耕火種時代的耕作水平”。以此為契機,他帶領廣大干部找到了經濟恢復的突破口。今天,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仍需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經常、廣泛、深入地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把真實情況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觀規律認識得更透一些”。唯有不斷增強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才能為做好各項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7日 04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