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把語言作為資源來認識(新知新覺)

詹伯慧
2016年06月26日03: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交際工具,我們每個人都要使用語言,語言在推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正是依靠有著悠久歷史的漢語來承載的,離開漢語這一載體,中華文化也就無所依附。但長期以來,人們隻注意到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性質,對語言的資源性質缺乏認識。把語言作為資源來認識,這是當代語言學在語言觀上的重大突破,它要求我們對如何用好語言資源進行頂層設計。

  從事任何一項建設,都離不開資源的運用。13億多中國人民所使用的語言包括各種方言,是我國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正是這些形式多樣、異彩紛呈的語言,有效溝通著、凝聚著不同地域、不同族群、不同社區的人,讓中華兒女能夠和諧相處,攜手並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認識到語言是重要資源,要求我們對語言的開發利用進行戰略思考和頂層設計,使豐富的語言資源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孔子學院的設立就讓漢語資源走了出去,讓這一充滿魅力的古老民族的語言連同它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各國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財富,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十分重視調查了解我國的語言生活。從2006年開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每年都以“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的形式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從各個方面詳盡披露語言生活的實際情況。《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把語言文字事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認為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志,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我國成立了“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對我國語言資源的應用與服務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監測。與此同時,還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范圍進行語言資源調查工作。

  既然語言已作為國家資源受到高度重視,我們就應該在保護語言資源、善用語言資源等方面多下功夫。如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就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文化的實態語料,開展語言資源保護研究工作。此外,應在普及語言知識方面繼續下功夫,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語言觀,認識我們使用著的語言作為資源的重要性,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熱愛祖國語言、處處注意保護語言資源的風氣。同時,還應特別關注某些瀕危語言和方言的搶救工作,防止珍貴的語言資源因搶救不力而陷於消失境地。

  在保護語言資源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注意善用語言資源。我國多彩多姿的語言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范,在使用時一定要恪守其規范和規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就以漢民族共同語和各地方言的社會應用來說,普通話是全國范圍通用的共同語,在公共場合、執行公務、宣傳、教學的用語中就應該使用普通話,不要濫用地方方言。方言這一語言資源,可以在家庭之內、鄉親交往的場合來用。在弘揚地域文化(如地方戲劇曲藝)中,則可以盡量發揮地方方言的作用。這就體現出共同語的普及並非要使方言在社會上消失,而是為了形成共同語和方言始終保持既共存並用,又有主有從、各司其職的關系。隻有形成這樣的語言社會應用格局,才是善用語言資源。

  (作者為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26日 07 版)
(責編:王政淇、崔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