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南方日報:論專業的冷與熱

張東鋒
2016年06月24日08:5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論專業的冷與熱

  每到高考填報志願前后,總有不少關於專業選擇的討論。不是有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機構開出萬元咨詢價麼?考生和家長關心志願填報和專業選擇,除了想要提高分數與報考院校的“性價比”外,更多的可能是關心畢業后的出路,即專業與就業,由此也就有了熱門與冷門之分。不過,至少從外界關注來說,北大有個看似“高冷”的專業,最近兩年很“熱”,叫古生物學。報道說該專業自2008年復建以來,8年隻招了6個學生,一年還攤不上一個,但從就讀學生的反饋來看,冷熱似乎遠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樣簡單。

  以冷熱來衡量北大的這個古生物學專業,不能忽視其具體情況。相關報道中提到,它是北大元培學院的首個跨學科專業,研究對象主要是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已幾乎絕滅的生物,其大部分課程設置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和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由於元培學院是一個原則上到了大二下學期才選專業的特色學院,且該專業課程分散在其他學院,實際操作中就變成有學生選就“存在”,沒學生選就“暫停”。與參照各方意見填報志願的高中畢業生不同,對學了兩年通識課程的學生來說,此時做專業選擇,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在了解自己興趣愛好后選擇學術方向,實難以通常標准來單純定義其冷與熱。

  即便以就業率來衡量,恐怕也難斷言很多專業冷熱。相對於醫學、計算機、財會、金融等,古生物學肯定算不上熱門專業。但就本科專業就業率而言,該專業6名學生3個留學3個在國內讀博,是名副其實的100%。這讓人想起前一陣子網上流傳的一份“十大本科預警專業”,據稱依據是這些專業的“招生錄取率和畢業生簽約”,上榜的不乏英語、法學、工商管理等傳統“熱門”專業。由此可見,所謂的就業率高低這樣的統計學數字,對判定一個專業的冷與熱隻具有一般性的參考意義,實際中還有更多復雜因素需要考慮。比如,部分看似冷門的專業,由於其學生基數小,加上學術性強於應用性,學生畢業深造多,或是老師在就業指導上會投入更多,倒容易出現高就業率﹔而一些熱門專業因畢業生多,就業競爭顯然會更激烈,影響了就業率。

  有人會說,從就業前景出發討論一個專業的冷熱,還應該考慮到應用的廣泛度,即家長們經常提到的“就業選擇廣”或是“好找工作”。不過,有些聽起來頗為“冷門”的專業,其專業前景並不差,認為其“冷”只是因為人們缺乏對其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學術科研領域,過分強調就業方面的實用性,就有可能陷入功利主義。被譽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的“菠蘿科學獎”,其2015年的物理獎頒給了研究“蚊子為何不會被雨滴砸死”的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胡立德教授的研究組。該課題聽起來的確搞笑,但的確又是一項嚴謹的研究,后來還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個研究顯然並非隻關心蚊子的安危,其研究成果對如何從設計上讓微型飛行器在雨中自如飛行就有很大參考價值。類似地,單從找工作來說,實在看不出研究宇宙黑洞、尋找物質,乃至前一段成為大新聞的探測引力波“有什麼實際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牛頓先生為了找個好工作,就不應該坐在樹下胡思亂想,結果還被蘋果砸到了腦袋。按照社會分工論,總有人去學習實用性技術與知識,也總有人去探索未知世界,填志願選專業還是多想想自己的喜好,而別單純盯著那些統計數字的高低,看某個專業報考者的多與少。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