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破除“沒公車不下鄉”的說辭

王石川
2016年05月30日09:00 | 來源:京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破除“沒公車不下鄉”的說辭

  沒公車就不下鄉,像是撒嬌,更像是賭氣,又帶有一點叫板的意味。不下鄉怎能接地氣、怎會有底氣?不下鄉,如何察民情、知民意?不下鄉,又如何肩負使命,改革創新?

  公車改革實施以來,“圍著輪子轉,隔著玻璃看”式走馬觀花的下鄉走訪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開展政府購買服務或集中調配車輛的形式,提高了公車的利用率。但記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採訪時發現,個別地方干部抱怨申請不到公車,或車補不到位等,出現了“沒公車不願下鄉”“盡量少下鄉”的情況。

  此前,曾有官員受訪時稱,車補實施后“用車肯定不方便”“能不出差就不出差”。果不其然,從記者的調查可知,抱有這種心態的官員並非少數。沒公車就不下鄉,像是撒嬌,更像是賭氣,又帶有一點叫板的意味。其潛台詞很明顯——你不把我伺候好,我就不干事﹔你奪走了我的福利,我就給你點顏色看看。

  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斷。但是,從一些基層官員“沒公車就不下鄉”的現象來看,一些涉事官員明顯背離了兩個本分。

  其一,下鄉是職責所系,實屬本分,有沒有公車都應該下鄉,豈可討價還價?正如有學者所稱,“在沒有公車的年代,老一輩的基層干部不也都堅持下鄉嗎?”享樂在前,拈輕怕重,為了不干事便生硬找借口,這是對自身職責的背棄。

  其二,一些官員本就不該享受配備公車福利,被拿走公車名正言順,如果再拿公車說事,消極工作,就屬於無理取鬧。進而言之,這是對公車改革的阻撓,也是對中央政見的不配合。

  基層事務多、工作繁忙、很辛苦這是事實,但是,如果一名官員動輒以沒有公車為由不願下鄉,就是值得立即重視的現象和問題。其實,所謂的“沒有公車”,很多時候,只是一些基層官員找到的借口而已。即便公車為他們配備好了,他們就一定會興致勃勃下鄉?未必!“隻要精神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隻要想下鄉,總會有辦法,隻要有一顆為老百姓服務負責的心,總會突破現有難題盡力下鄉的。

  如何破除沒車不下鄉的說辭?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實地調查,探究所謂的“沒公車不下鄉”是否屬實,如果所下的鄉與官員的實際辦公地確實相隔遙遠,且山路崎嶇,沒車確不方便,那就應該協調派車,否則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未免苛責﹔另一方面,如果查實相關官員純粹找借口,那就應該依法依規處理,毫不留情。

  習近平總書記曾批評一些官員為官不為,“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破除為官不為,需要雙管齊下,除了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還應該將其上升到違法違規的高度,畢竟中央多次強調,為官不為也是腐敗。

  “為官避事平生恥”。不下鄉怎能接地氣、怎會有底氣?不下鄉,如何察民情、知民意?不下鄉,又如何肩負使命,改革創新?隻圖享樂,不願做事,就不該再當官。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