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什麼樣的“超級英雄”更受歡迎

楊鑫宇
2016年05月24日08:5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什麼樣的“超級英雄”更受歡迎

  他們身上那些真實而不那麼“高大全”的屬性,不僅無損於他們的英雄氣概,反而更讓他們的英雄義舉顯得可敬可嘆。

  近日,《美國隊長3》在國內上映,再度引發了“超級英雄”熱。2012年《復仇者聯盟》在華上映后的幾年裡,同類電影屢次取得佳績。這些電影取得的成功,不由令人思考:為什麼好萊塢的“超級英雄”能產生如此強大的號召力?這類電影成功的要訣是什麼?

  《美國隊長3》最大的長處,是對片中“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在片中,既能看到剛正不阿的“美國隊長”,也能看到盾牌背后那個深受友情撕扯的二戰老兵﹔既能看到智勇雙全的“鋼鐵俠”,也能看到盔甲之下那個脆弱敏感的“有錢混蛋”。即便是那些起陪襯作用的次要角色,我們也能同時看到“英雄”的颯爽英姿和普通個體的真性情——“黑豹”是一個以為父報仇為己任的孤高行者,“蜘蛛俠”則是個經歷青春期躁動的貧嘴高中生……這些細節讓“超級英雄”接上了地氣,因而變得鮮活、真實了起來。這種喚起觀眾共情、共鳴的能力,正是一部電影“好看”的根本原因。

  好萊塢的英雄大多都是虛構的,很多擁有字面意義上的“神力”,但劇作者一定會力圖還原他們的“人性”。相比之下,盡管中國影視作品中的英雄大多有真實的原型,反而常常落入過分“神化”的陷阱。觀眾們喜愛的英雄類型,恰恰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而不是近乎完美的“神”。

  這裡面的原因很好理解——世界上並不存在超凡入聖的完人,觀眾們自己不是這種人,很多英雄人物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神”。他們之所以成為英雄,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和其他人不同,而是因為他們在特定的時機和場合,展現出了自己身上的人性閃光點。文藝作品中的英雄從凡人中產生,一旦脫離了凡人的特性,“英雄”形象就走上了神壇,隻能讓人仰視,而無法讓人親近和效仿,自然不能激發共情與共鳴。

  當英雄在影片中隻表現“大義”而無視“私情”的時候,當人物的內心世界完全被宏大敘事掩蓋成為陪襯的時候,英雄們的“人性”就失語了。這樣的作品要感染觀眾,恐怕十分困難。

  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也成功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亮劍》中的李雲龍,《集結號》裡的老兵谷子地,《千鈞一發》裡的拆彈專家老魚,都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些人物形象,有當代的,也有過去的,有的由真人真事改編,有的取自特定歷史原型,也有的完全是藝術虛構。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真實。他們身上那些真實而不那麼“高大全”的屬性,不僅無損於他們的英雄氣概,反而更讓他們的英雄壯舉顯得可敬可親。

  英雄,是文藝作品的永恆主題。中國不缺少英雄,但影人們有必要去思考:銀幕上究竟需要哪種“英雄”?這個答案不在任何一本教科書中,就在億萬中國觀眾的心裡,影人們須聆聽和理解。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