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金台論道:從嚴控明星子女真人秀說開去

張 賀
2016年04月28日04: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下發通知,將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調控,原則上不允許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參與的真人秀節目。受此影響,《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明星親子真人秀將不再制作播出。

  近年來,因為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接連出台“禁令”,涉及真人秀、脫口秀、電視劇、電影等各類大眾娛樂節目,被網絡輿論戲稱為“廣電總急”。

  如果這些批評指的是廣電部門的管理手段失於簡單生硬,倒是可以理解﹔如果指的是廣電部門過度行使管理的權力,那就錯了。作為廣電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責任對節目導向進行管理和引導,在節目內容出現違反國家法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合、不利於構建公序良俗的苗頭時加以規范,是合法合理的。隻不過在“下通知”“發禁令”之前缺少公開討論和輿論鋪墊,每次都給人以突如其來的感覺,從而引發輿論詬病。

  這也揭示了我國文化管理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其核心是政府監管與行業發展如何平衡。一方面,由於文化相關立法不足,缺少細則,行政部門的監管總是跟在行業的后面,總是在出了問題以后才採取措施。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創新不斷,政府的管理方式難以跟上形勢變化,往往採取一禁了之的方法。其結果就是陷入“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惡性循環。回顧這幾年的“禁令”,這一特點可謂一目了然: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泛濫,於是加強抗戰題材影視劇的審查﹔古裝劇太多,於是調控古裝劇的播出數量﹔選秀節目遍地開花,於是限制選秀節目的總量﹔有的電視劇服裝過於暴露,於是停播重剪……就本質而言,商業性的娛樂節目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根本目標的,是否吸引受眾眼球是節目制作時考慮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必須考慮節目是否符合正確導向。在內容管理缺乏明確標准的情況下,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都不知道“紅線”究竟在哪兒。企業戰戰兢兢,生怕“踩雷”﹔政府疲於奔命,飽受批評。

  既然這樣,完全把娛樂節目的制作播出交給市場不行嗎?就理想狀態而言,政府“無為而治”當然是最好的。但實際情況是由商業力量主導的娛樂節目一旦失控,就會對社會產生或大或小的沖擊,單純的商業問題就會變成社會問題,政府就不得不介入了。有的真人秀主打情感糾紛和家庭糾紛,嘉賓竟然在節目中爆粗口、打架﹔有的真人秀嘉賓宣稱“寧肯在寶馬車中哭”,公然宣揚拜金主義﹔有的真人秀以挖掘明星隱私為賣點,宣揚桃色緋聞……雖然與國外相比,我國娛樂節目中存在嚴重問題的並不多,但商業力量以利潤為目標導致的低俗化傾向是客觀存在的。

  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以商業力量為主導的娛樂節目會走多遠、會對社會主流價值觀造成怎樣的破壞,我們不妨看看國外的情況。有一個美國真人秀節目專門揭發婚外情,夫妻二人在得知真相后大打出手的場面成了節目火爆的賣點。有一個節目的嘉賓在得知他的鄰居是暗戀他的同性戀后竟開槍打死了對方。美國學者吉尼·斯科特在談到脫口秀節目的低俗傾向時嚴肅地指出:“把個人問題轉換成大眾娛樂是對我們文化的一種威脅。因為這種趨勢破壞著一些基本的價值判斷。個人的尊嚴、良好的趣味和風度、個人隱私在人生中的重要意義,都在這些節目中受到損害。”

  很顯然,這樣的娛樂節目專門販賣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靠別人的痛苦賺錢,是極其不道德的。如果我們放鬆政府監管責任,類似的局面也可能在中國重演。這是中國國情民意和文化傳統難以接受的。既然把影視娛樂業完全交由市場決定是不行的,那麼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使政府的監管更加科學有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8日 19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