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互聯網金融,擠盡泡沫是春天

楊  成
2016年04月28日04: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歷經了野蠻生長、風險頻發、監管收緊的階段之后,如今面臨變局,這也意味著轉型機遇的出現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在蓬勃興起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亂象。不斷曝出的風險事件,更是讓大家談虎色變,似乎互聯網金融成了“P2P圈錢、跑路”的代稱。有鑒於此,國務院近日組織14個部委召開電視會議,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領域專項整治。輿論認為,此舉將有助於營造一個更加成熟、規范的行業環境。

  隨著監管的升級,另一種觀點開始出現,即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或將“步入冬天”。持此論者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平台的日子舉步維艱,籌錢越來越艱難。數據也顯示,今年一季度,近百家P2P網貸平台主動關停。然而,這一觀點錯誤理解了規范與發展的關系,政府對這一行業的整治更不是所謂“打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互聯網金融,核心詞就是“規范發展”。規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規范是前提,發展是根本。

  事實上,掃描一下行業現狀就能看到,一些平台倒掉的同時,互聯網金融融資並未遇冷。今年平安陸金所、蘇寧金服等幾家互聯網企業先后宣布獲得巨額融資。日前,螞蟻金服又宣布完成B輪融資45億美元,成為全球互聯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提振了整個行業的信心。可見,互聯網金融平台仍被市場認同,並到了發展壯大的階段,遠非有些人所說的“步入冬天”。

  與其說互聯網金融行業遇冷,不如說,這一行業在歷經了野蠻生長、風險頻發、監管收緊的階段之后,如今面臨變局,這也意味著轉型機遇的出現。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領域的補充,特點在於金融模式的創新,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第三方移動支付、網上銀行、小微貸款、保險、股權眾籌等,都屬於“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在這些領域內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的空間非常大。一些互聯網平台恰恰是把住了金融創新的脈搏,才得以准確捕捉市場機遇。未來,不符合監管要求的、實力薄弱的平台將會出局。不創新、不轉型就有被淘汰的風險,而優勝劣汰正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成長的必然,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提供了可以發揮重要服務的機遇。服務於供給側改革大局,互聯網可以使得金融更好地聯通工商領域、惠及千家萬戶、服務國計民生。譬如,通過大數據支持,能夠幫助生產者進行有效的供給,精准地匹配需求,對消化庫存和產能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在創業創新過程中,一些小微創新創業者的資金需求往往被傳統金融機構忽略,互聯網金融則可以為這些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實現金融資產和需求之間的精准對接,從而滿足創新創業者的資金需求。而在支持“三農”投資、精准扶貧等方面,互聯網金融都可以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

  互聯網不會顛覆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互為補充。政府在監管從嚴的背景下,不能忽視對互聯網金融的扶持。監管從嚴不意味著增設不必要的門檻,簡政放權扶持小微企業成長的政策也不會變。服務大局,助力經濟轉型,普惠民生,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正途。行業整治,不意味著寒冬的到來,恰恰意味著屬於互聯網金融的春天才真正開始。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8日 05 版)

(責編:白宇、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