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錢江晚報:關愛留守兒童,更需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劉雪鬆
2016年03月28日08:43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關愛留守兒童,更需改變城鄉二元結構

  留守兒童作為這30年左右出現的新名詞,而今已成社會難以消除的病,成為無數家庭不堪承受之痛。然而這麼多年來,中國的留守兒童究竟有多少,從來就沒人說清楚過。民政部負責人日前透露,我國將首次統計留守兒童底數,為實現精准幫扶提供准確數據。

  摸清全國留守兒童的底數,為他們建立幫扶檔案,無疑為這個跨世紀的中國之痛,能夠起到一定的鎮痛作用。然而真金白銀撒下去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放下維系在城鄉二元結構之上的各種現象,教育的、醫療的、住房的等等,哪一個環節掉了鏈子,都有可能讓這項幫扶工作停留在象征性的救濟救急層面,傷還在,痛依舊。

  眼下徹底放開這些門檻,幾乎沒有可能,因為各項保障投入跟不上,許多城市人群的觀念也沒跟上。這一點,我們從積分落戶之類的各種設置上就能感受到。即便這些都沒問題,可能各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放得更開,這對解決父母孩子兩地分居問題來說,等於什麼都沒放開。

  最新毛估估的數字表明,中國的留守兒童總數在1億左右。這是給多少錢都無法治愈的社會疾病,是城鄉二元結構無法在短時間內填平的溝壑。在發展農村經濟成為持續永恆的理想命題的情況下,如何在城市不能承受人口膨脹之重,與留守兒童和他們的家庭不能承載生命與情感之痛的兩者之間取其輕重,完全取決於頂層設計的決心與智慧。

  是把錢投到具體農村家庭普通意義的幫扶減負上,或者是更多扶持新型城鎮,讓更多城市公共服務能覆蓋留守兒童,這是治標與治本的根本性區別。以附著在城鄉二元結構上的各種限制為例,光留守兒童進城讀書這一項,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混得有模有樣的京漂滬漂們,他們的孩子也並不是都能擺脫留守兒童的命運。因此,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如果不把精力花在城鎮公共服務的增量上,很難讓人看到治病去根的決心。

  長痛不如短痛。真金白銀之外,更需要加快實現城鄉一體的共享發展。這是化解留守兒童這一萬家之痛的根本。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