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科研經費六成花在開會”現象如何破解?

理觀
2016年01月07日08:44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據《中國企業報》報道,在過去的數年裡,全國科研經費,四成真正用於科技研發,六成用於開會、出差、接待等,令人驚詫!這意味著國家對科研的財政投入越多,經費的浪費程度也越嚴重。而據國家統計局等披露的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科技經費支出為13312億元。

科研領域並非清廉的淨土。近年來,李寧、褚健等蠶食科研經費的“蛀虫”大案,讓科研領域貪腐等問題觸目驚心的呈現。但,“科研經費六成用於開會、出差等”,還是首次將“科研經費被異化使用”這個關乎科研創新的核心問題展現出來。在以創新發展為引領的未來,科研經費每年投入都將超過上萬億,如何減少浪費使經費投入聚焦保障科研活動?如何加強管理、監督杜絕貪污腐敗?如何高效使用最大程度地釋放科研生產力和活力?這些問題值得重視切需解決。

事實上,科研經費很難完全用於科技研發,諸如開會、差旅、接待等必要活動需要經費支持,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同樣一塊蛋糕,怎麼分配更合理,還是應該分清主次。如果把用於研發試驗等創造性活動的經費壓低,而拿出大部分用來“社交”,不僅有明顯的主次顛倒之嫌,更難以真正做到科研應該“坐得住冷板凳”的深入。要改變“申請項目的時候,就定下來錢怎麼花”的模式,建立以“科研項目成果檢驗”為核心的經費使用審核、監管機制,確實保障科研經費“好鋼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地釋放科研生產力和活力。

此外,違背科研規律的科研經費管理方式,容易使科研經費淪為貪腐的“唐僧肉”。一方面,科研經費的權力尋租往往因為運動員、裁判員集於一人。如果一個部門,從立項、管理、監督、結題等環節全都說了算,辦管不分、管監不分,那麼很容易敞開腐敗的口子。另一方面,即使不讓一個部門“全包”所有職能,多個部門因利益而產生權力共謀,也會出現相似的腐敗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說,科研項目的審辦權和監督權分離、第三方機構進行項目終審、強化不同部門間的制衡、提高科研腐敗的成本和風險等制度,有助於把經費用在刀刃上、讓科研活動少些權錢勾連。

不能忽視的是,在科研經費管理存在不足的同時,涉及到經費的報銷制度也不盡合理,“不允許直接在項目中列支人員性費用”,“科研經費報銷什麼都靠發票”,在某種程度上“倒逼”一些科研人員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但如果一名科研工作者,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絞盡腦汁”為自己研究中的付出來苦苦“攢票”報銷時,甚至出現“虛列勞務費用冒名領取、借殼套現、虛開發票”等故意套取科研經費入私囊的行徑,那就是腐敗了。教授、院士、校長……這樣的知識光環與科研腐敗聯系在一起,不免令人唏噓。因此,科研經費報銷應更為科學合理,開大“正門、前門”,堵死“后門、偏門”,讓科研人員可以心無旁騖、干干淨淨地投身科研,也讓科研經費的使用更多體現出科研中的智力投入和成果。

說到底,科研經費裡的浪費、腐敗也是權力的腐敗,而簡政放權可視為扼住科研尋租漏洞的手段之一。正如財政部、自然科學基金委近日聯合修訂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其中進一步完善結余資金的管理,下放預算調整權限,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在不突破三項支出預算總額的前提下可調劑使用等規定,都會進一步提高科研經費的精准使用率。

“創新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更離不開科技領域的風清氣正。科研經費不是“唐僧肉”,要破除科研經費被異化使用,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符合科研規律、高效規范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制度,強化創新驅動導向,真正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精神,激發科研生產力和活力。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