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考研復試改分”揭了高教低質湊數的短

蔣萌

2015年12月22日16:0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考研復試改分”揭了高教低質湊數的短

背景: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方流芳在微博稱,該校中歐法學院2014年研究生招生復試中,兩名考生復試總分未超過60分,按學校規定不可錄取,但經私下更改復試筆試考分而被錄。記者調查發現,兩名考生的復試筆試答題紙進行過修改,在每道題分數未變的情況下,總分欄上均被閱卷教師拔高了15分。

新京報發表陳小二的觀點:研究生復試階段屬於學校自主招生,但也並不意味著學校想給哪個學生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想給誰改分,就能隨意在卷子上涂改。對於考研復試階段的復核改分,教育部門有著嚴格的程序設置,豈容僭越?對此次改分事件,閱卷老師認為,“給兩名學生加分不涉及他人利益”。即便不涉及他人利益,此事卻令我們看到,原來在考研復試過程中,居然能出現隨意改分的奇葩事。設想一下,若不是方流芳教授出於義憤將此事曝光,這樣見不得人的“潛規則”,還不知道被蒙在鼓裡多久?而放眼全國,到底又有多少學校在考研復試中存在這樣隨意改分的現象,這也是“細思恐極”。相對而言,研究生復試成績復核,學校的主觀性因素較大,但之前媒體、公眾對此關注度不夠。每所高校的研究生復試成績到底如何復核,既缺乏程序透明,也缺乏公眾監督。也正因此,難免令研究生復試復核成為陽光照不到的角落,既給暗箱操作帶來便利,也易引發輿論質疑,並最終傷害公平、正義。

華商報發表陳廣江的觀點:這次改分事件有沒有利益交換有待調查,倒是閱卷老師“當年有多的名額,招不滿可惜了”的這句話值得深究。招不滿名額,就意味著相關經費和科研項目的縮減,甚至碩士點難保,所以高校總是想方設法用滿名額,能調劑的就調劑,能破格的就破格,實在不行就隻能改分了。近些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和畢業生質量連年下降,高校招生計劃卻在不斷增長,加之學生報考學校扎堆現象突出等因素,招生計劃未完成的現象比比皆是。鑒於此,今年4月,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堅決限制就業壓力大、社會需求不足的學科和專業的招生規模,並改進和完善研究生招生計劃分配方式。無論是權力尋租還是生源危機,這次“考研改分”都是我國研究生教育領域亂象的一個縮影,改革亟待提速。但不管什麼目的和原因,改分不可饒恕,必須嚴懲。

小蔣隨想:閱卷老師稱“給兩名學生加分不涉及他人利益”,是否意味著這次復試屬於“等額選拔”?如果無論考生在復試中的成績是多少,最終都會被錄取,這樣的考試豈不成了“脫褲子放屁”?既然設置了“最低錄取分數線”,就應該嚴格執行。或許,高校會說“分數不是萬能的”,但至少得給出“破格”錄取這兩名不及格考生的正當理由,而不是拿“當年有多的名額,招不滿可惜了”來辯解,這隻能暴露出低劣的“湊數”。研究生入門把關愈發“隨性”,也從一個側面印証了研究生教育的低質化。一些導師根本無暇指導那麼多學生,但為了“壯大隊伍”拿課題費,硬要“招夠”人頭。許多研究生直到畢業也不知道自己“研究”了什麼,這種“混”無疑也要拜學校與導師的“教”所賜。

車改補貼“公務員皆有”是類福利嗎?

背景:據中央車改辦提供的消息,全國車改正在分層級、分步驟穩步推進。目前,已有過半數的省級政府公布了車改方案,在最后的改革時限“關門”前,估計會有更多的地方跟進。從各地公布的方案以及實際運行的情況看,取消實物公車代之以按職級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是這次車改方案採取的普遍方式。

新京報發表江南一木的觀點:其實,公車不應該是全體公務員“人見人有”的一種福利,而是公務員履職履責的一個輔助工具。因此,公車補貼不應該也不可能“一刀切”。由於各自的職責與運行方式不盡相同,中央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中央部門之間、地方政府之間的“忙”“閑”狀況差距甚遠,對公車的需求很難用130%或150%去量化﹔“處長”的公車需求量未必會比“司長”少、也未必一定比“科長”多。即使同一個部門,其內部公車的需求量也不可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公車補貼“多不退少不補”,這個方式的“最脆弱”處就在於“漠視”了地區、崗位的差異性和現實的多樣性,從多地試運行情況看也已給各級政府的運行徒增了一些新的困擾。實際上,一些國家或地區通過集中購買企業服務與機關或公務員手中少量“公車券”並存的運營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鑒。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無不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要鼓勵不同區域進行差別化試點,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良性互動。

小蔣隨想:對於“車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基層公務員以前就沒有公車坐,忽然有了幾百元“車補”,感覺或許更像“漲薪”。以前有公車坐的地方領導,雖然每月可以拿最高近兩千元的“車補”,但專車與專職司機沒有了,“感覺”差多了。而在一些群眾看來,自己出行從來都是“自給自足”,對干部拿“車補”,難免有微詞。可以肯定的是,一些想法上的分歧,難以達成一致。目前,讓干部既沒有公車坐,也不拿“車補”,在體制內搞不定。隻能說,車改之后各地的“車務成本”整體下降,能節省一部分財政開支,是一種“次優”選擇。基於此,更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各地的車改方案能否有效落實,會不會出現既拿“車補”、又變相保留領導專車的情況。此外,某些領導會否找權屬單位“借車”?上述憂慮並非杞人憂天——君不見,八項規定出台后,還是有人頂風違規違紀、不收手。對車改陽奉陰違,必須嚴懲不貸。鑒於許多地方剛把“車補”作為車改的普遍方案,近期改革“車補”的可行性,你懂的。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