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北青報:“地鐵哺乳”爭議背后的文明關切

2015年11月30日08: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地鐵哺乳”爭議背后的文明關切

  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從法律上對母親當眾哺乳予以支持和保障。這裡包含的價值取向,一是體現了對於母親和嬰兒的關愛,二是體現了對於母乳喂養的支持,三是體現了人性、人文最可貴的文明觀。

  近日,一名在地鐵上哺乳的母親被人拍照發上微博,某公益組織轉發微博時稱,“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器官……這裡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你這麼做真的好嗎?”此言引發網友一邊倒的質疑批評。隨后該公益組織刪除微博並發布致歉聲明。(相關報道見A7版)

  這是一個文明缺少的時代,也是一個文明焦慮的時代。公共場所哺乳問題不是新鮮事物,這些年來屢屢在輿論場發酵,且每一次都被上升到文明高度去討論。文明是一個豐富廣博的概念,我們可以用“文明筐”去裝載社會上許多事物和現象,但也不要忽視事物和現象的復雜性,不要忘記討論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共識、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秀自己的“文明優越感”。

  把年輕母親地鐵哺乳稱為“公共場所裸露性器官”,這樣說實在是過分了。沒有做過母親的人,永遠不知道母親的心情,特別是剛剛為人母的女人,那種心有牽挂、為了孩子不計一切的心理,有著一種原始的偉大。即便你不接受地鐵哺乳,也不應該忽視其中蘊含的沉甸甸的母愛,更不能用一種庸俗或低俗的眼光,去審視和評價母親地鐵哺乳之舉。

  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不僅不反對母親當眾哺乳,反而從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都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支持當眾哺乳。我國台灣地區也規定,公共場所哺喂母乳不應該被禁止,阻擋或驅離者最高會被罰3萬元新台幣。這裡包含的價值取向,一是體現了對於母親和嬰兒的關愛,二是體現了對於母乳喂養的支持,三是體現了人性、人文最可貴的文明觀。正如有些母親所說,在公共場所,聽到孩子嗷嗷大哭,來得及找一個私密空間嗎?對嬰兒大哭聽而不聞,難道反而是一種文明嗎?

  對於母親來說,那一刻孩子就是一切,心裡沒有其他。大多數母親其實也不願意當眾哺乳,可在很多時候,並不具備私密哺乳的條件。2013年8月,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在一個座位外圍加上了帘子,提供了一個簡易“哺乳間”,有效遮擋了視線。這就提供了一種有益的經驗和啟示。如果“哺乳間”成為標准配置,母親們又何至於當眾哺乳?明明是社會條件的不足,結果卻把板子打在母親身上,這無論如何也不是一種現代文明觀念。

  作為旁觀者,即便不贊成母親“地鐵哺乳”,也應該恪守一定的邊界。用惡意的心理揣測,以不潔的眼光打量,躲在一旁偷拍,還發到網上晾晒,這哪裡是文明人的做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也完全可以善意地提醒,或者借助公共媒體進行善意討論,或者現場旁觀者圍成一個半圓,集體轉過身,給哺乳母親和嬰兒提供一個相對私密空間。相對於偷拍和傲慢的說教,這些都更能體現文明的情懷與關切。至於有人評價說,這是大城市的地鐵,“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這種傲慢和偏見,早就該拋到垃圾堆裡去了。

  對於引發批評質疑的微博,該公益組織表示只是轉發,不代表一個其官方微博的態度。就事論事講,“地鐵哺乳”及公共場所哺乳是不是就可以全無忌諱,是不是可以有更妥當完善的措施,並不是不能討論。這樣的討論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的文明,起碼應當有三種視角:第一是地鐵的文明,即地鐵能不能像鄭州那輛公交車那樣,為需要哺乳的母親提供相對私密的空間﹔第二是公眾的文明,即周圍的人該以什麼眼光看待和對待﹔第三才是母親的文明,可以提醒新晉媽媽學一些“公共場合喂奶遮擋妙招”,避免外出喂奶的尷尬。

  “地鐵哺乳”引發的爭議和質疑,折射出現代社會中公共空間與個人行為之間的互動與糾結,也反映了公眾總體上對女性權益保障的鮮明態度。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