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用理性扳正“城管=打人”的慣性思維

曾校

2015年11月18日08: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如果不注意官方辟謠,那你很有可能,被近日網上瘋傳的“蘭州張掖路步行街城管打暈發傳單小姑娘”視頻標題所誤導。

不妨對新聞進行簡單復盤:11月15日,兩名女子在步行街散發廣告傳單,城管執法隊員經長時間勸阻無效,暫扣了其中一人的傳單。兩女后尾隨到值班室,謾罵、撕扯城管執法人員,並叫來多名男性對其進行辱罵、毆打。接到報警趕來的警察,在口頭警告無效的情況下,被迫拔槍示警,控制事態。

以上是目前官方對“蘭州圍毆城管襲警事件”公布的調查結果。由於缺乏記錄整個過程的視頻做交叉印証,尚不能對城管到底為何被圍毆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網上視頻中的城管和警察並無出格舉動,執法行為也合乎規范。相反,現場倒是有一堆好事者,對執法人員進行言語攻擊和人身威脅。看了“城管打人”標題就興奮的網友,難道就沒有想過,自己不過腦的轉發、評論,會給事實認定形成錯誤引導,並給當事人帶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

客觀地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管在城市發展中的角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媒體對於這個職業群體的關注,也逐漸從集中於負面新聞向客觀、平衡報道轉變。不過相比於文明執法、規范執法,極個別的“城管打人”新聞,無論真假,總是更能吸引媒體和公眾的眼球。在“城管=打人”慣性思維者看來,城管面對的,都是為了生活上街擺攤賣藝的弱勢群體——手無寸鐵的他們,怎麼可能反過來圍毆城管?因此,寧可相信城管打人,也不信城管會被打,是一些人在看到新聞后的第一反應。

這樣的推理當然並非空穴來風,引發“合理想象”背后的社會心理成因,確實值得城管部門檢討和反思。然而,質疑、詰問也好,批評、譴責也罷,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每個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僅靠一段不完整的視頻,幾張不同時間段的截圖,或許可以還原事件的大概面貌,但沒有更關鍵、更有說服力的情節、細節來支撐,難免會讓事實一步步走向“失實”,這在以前“昆山一店主誣陷城管打人”等事件中也屢被印証。不負責任的臆斷,斷章取義的拼接,無論是對彌合社會分歧,還是對提高城管部門公信力,都會造成難以避免的沖擊與傷害,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失實”發生,也不會願意使自己成為造謠、傳謠的幫凶。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比站在道德制高點發泄一時情緒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理性思考成為行動的先導,而這恰恰是當前一些網友所欠缺的。對“蘭州圍毆城管襲警事件”,當人們急著下定論的時候,其實更應該追問,除了現有的資料,是否還有更全面的証據,來佐証自己的判斷?即便沒有,能不能等各方說法都出來后,再來檢討執法人員的行為對錯?成熟、寬容的輿論環境,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迅速解決,也有助於緩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緊張氣氛,早日跳出“以暴制暴”的怪圈。

炒股、買基金需要冷靜觀察和獨立分析,因為這關系到切身經濟利益﹔對待城管暴力執法的新聞,同樣需要一點較真勁兒,不能盲從與輕信,因為這關系到公共利益的維護和城市管理的穩定。事實上,目前全國不少地方,為一線城管執法人員配備了執法記錄儀,並邀請第三方進行現場公証,最大程度避免與被執法對象的摩擦、沖突,保護相對人合法權利。這些舉措,無疑對今后的城管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記錄全過程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知者﹔關注就是力量,圍觀也是壓力。與其跟風指責,不如讓新聞再沉澱一會兒:在城管執法日益規范化、透明化的今天,撣走披在真相身上的灰塵,需要的只是多一點點理性和耐心。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