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公益訴訟,環保新力量

魏英杰
2015年11月04日07:45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公益訴訟,環保新力量

  因為多年非法填埋危害極大的制革污泥,嘉興一企業被北京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告上法庭,嘉興市中院近日受理該案。報道稱,這家企業前身是一家制革廠,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持續往農用地裡填埋制革污泥,污染農田土壤數萬立方米,至今未採取有效補救措施。

  一家環保組織對一家與它沒有任何直接利益沖突的污染企業提起訴訟,這不叫找茬,而是一種公益行為。新環保法賦予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規定符合相關條件的社會組織均可提起訴訟,法院應當依法受理。這意味著社會組織參與環境治理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新環保法在起草過程中,一開始可不是這麼規定的。解禁、放開公益訴訟,可謂一波三折,充滿博弈和爭議。如新環保法二審稿規定環境公益訴訟主體為“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把多數環保組織排除在外﹔三審稿雖說擴展到“全國性社會組織”,又把許多地方公益組織給排除在外。最終確立的訴訟主體資格,規定隻要在市級以上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保公益活動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社會組織即可,這是非常大的進步。

  不難想象,在這樣的環保新常態下,今后被各種環保組織“盯”上的污染企業會越來越多,類似公益訴訟也會日漸增多。現在還能數數各地加起來有多少例環境公益訴訟,很快就可能讓人數不過來了。對此,各地的污染大戶要有心理准備,趕緊收手。各地政府部門也應歡迎公益組織積極參與環境治理,形成共治共享格局,而不能再像以往那樣,抱著排斥甚至敵視態度。

  環境保護、污染治理,阻力主要來自於企業。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又本著狹隘的地方保護意識,站錯了隊,為污染企業撐腰。其結果,地方經濟或許是發展了,環境污染卻越來越嚴重,從而形成強大的反噬效應,既嚴重影響和損害了人的生存環境,又拖累了經濟社會的正常持續發展。眼下,全國各地打響了“生態保衛戰”,要打贏這一戰,就必須充分發揮公益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用環境公益訴訟倒逼地方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永不妥協》,講的是美國一名弱女子如何千辛萬苦、團結社區居民打贏一場環境訴訟的故事。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即美國加州辛克利鎮居民訴太平洋電力瓦斯公司案。這起訴訟最終以企業賠償3.3億美元和解,當時創下美國環境訴訟案的最高民事賠償紀錄。這事例也說明,環境訴訟因往往涉及企業巨大利益,在哪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如此,司法和行政力量堅定地站在公共利益這邊,越發顯得重要!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