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域外聽風:全球漢語熱昭示了什麼

杜吹劍
2015年09月30日04: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中國長遠發展持續向好、全球漢語熱方興未艾的基礎上,有必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漢語傳播戰略和推廣措施

  

  前幾天,在中美兩國元首共同出席的聯合記者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將啟動“百萬強”計劃。到2020年,將實現100萬名美國學生學習漢語。奧巴馬強調:“如果美中兩國准備在全球各地採取更多行動,那麼一個最好的開端就是學對方的語言、真正了解對方。”

  也在那幾天,在華訪問的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宣布,將撥款1000萬英鎊支持英國學校開展漢語教學。英方曾宣布將漢語列為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系列外語必修課程,以及到2020年實現全英學漢語人數翻番達40萬人,這一次,英國再次給推動漢語教學提供了實質性保障措施。

  熱衷於推動漢語教學的不唯美英兩國。最近10年來,中國已在126個國家設立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用於幫助外國朋友學習漢語,累計注冊學員345萬人。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全球漢語學習者達1億人,比10年前增長3.3倍。

  維特根斯坦說過:語言與世界邏輯同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重要大國之一。各國政府和人民普遍意識到,要想實現本國乃至個人更好的發展,就要搭上中國“快車”,學會與中國打交道、做生意,為此必須掌握漢語。正如喬治·奧斯本所說:英國政府投資漢語教學的計劃,將使更多年輕人在經濟全球化中,有機會學習一門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語言。

  當今世界“邏輯結構”的另一特點是各國人民交往日益增多,多元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盡量多掌握幾門外語,更多了解他者的文化,更好學會與其他國家的人民和諧相處,則是作為“地球村民”或“世界公民”的內在要求。漢語和中華文化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魅力獨特。掌握漢語,了解中華文化和東方文明,感觸13億中國人的心靈、情感以及現實生活,無疑會使自己更接近成為一名出色的“地球村民”。

  盡管全球漢語熱動力十足,但也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同樣與當今世界的“邏輯結構”有關。一方面,歷史上有些國家一度靠殖民統治強制推廣自己的語言,但漢語必須且隻能採取和平傳播方式,路途注定遙遠﹔另一方面,當今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之間,包括語言在內的文化軟實力競爭十分激烈,每個國家都存在歡迎與警惕外來語言的糾結。

  同時,對於象形字、方塊字,不少來自字母化語言文字背景的外國人,常發出漢字難寫、漢語難學的感慨,甚至在學習時淺嘗輒止、中途而廢。而古代中國長期秉持“有來學,無往教”的觀念和傳統,缺乏成功推廣自己語言文化的歷史經驗,也導致不少人對推動漢語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缺乏足夠的熱情。

  不過,有些做法頗有成效和新意。比如整合資源,以孔子學院為平台打造漢語國際推廣“航母”﹔比如搶先以漢語命名時髦現象、新型技術,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漢語,等等。無論如何,漢語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在中國長遠發展持續向好、全球漢語熱方興未艾的基礎上,有必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漢語傳播戰略和推廣措施,推動漢語加快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30日 05 版)

(責編:曹昆、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