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游客被拒入美,傳謠者是何心態

高路
2015年09月23日07:45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游客被拒入美,傳謠者是何心態

  上海一位女游客被美國拒絕入境,這事從一開始引起輿論關注,短短的三天時間裡,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版本。

  最初說是因為當事人在歐洲旅游時留下不文明的紀錄,被美國海關遣返回國,其十年有效期的美國簽証也被注銷。引得一陣狂想和激動。其中最讓一些人興奮的莫過於,多年的頑疾——旅游不文明行為,終於有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而當事女游客則澄清,她不是被遣返,而是被拒入境,更不存在什麼不文明記錄,此前也從沒到過歐洲,被拒原因則是其沒有酒店預訂信息,沒有預訂返程機票,美國移民官據此懷疑她有移民傾向。

  這是赴發達國家時簽証被拒常有的理由,辦赴美簽証,人家難免要多問一下動機和理由,因為交流溝通的障礙,被拒絕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這種事情每天都在各個駐華使領館裡發生,本不值得報道,但扯上不文明紀錄就不一樣了。背負公憤的不文明行為,幾乎每一次新聞的曝光都能引起眾口一辭地責罵。相比於犯過罵,罵完接著犯,被拒簽無疑是最讓人覺得罪有應得的一個。打心眼裡,大家其實是認同這一做法的。將游客的出行權利與他的行為捆綁,而不是與大家的口水捆在一起,這可能就是這起事件引發這麼大關注的原因。

  面對屢禁不絕的不文明行為,大家都持一種焦慮情緒,一方面多年的呼喚、道德的譴責不痛不痒,似乎用處不大﹔另一方面,用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又顯得力不從心。這種情緒影響了大家的判斷,左右了大家的行為。始作俑者將兩件原本不相干的事嫁接在了一起,用不光彩的手段提高新聞的附加值,媒體不加思索轉了,公眾不分青白皂白信了,這其實都忽視了法律上責權對等的原則,因為一兩次的不文明行為就拒絕他到這個國家去,雖然痛快卻未必公平。對此每個人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對於不文明的行為,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約束,但一樣存在邊界。這種約束也必須留足改過自新的空間。

  不文明行為可惡,但基本上還在道德的范疇以內,有些不文明行為可以用法律的辦法解決,有些則不能,我想,任何國家都不會放大這種行為的危害性,也不會夸大法律懲處的必要性。

  一起非常簡單的事竟然傳出了這麼復雜的版本,在傳謠的路上是否走得太遠了?這是事件留給大家最大的思考。謠言的空間是無知和盲從給的,是輿論的炒作給的,更是對待社會問題急切功利的心態給的,這種嫁接、拼湊和炒作跟不文明行為一樣,都是對權利的過度使用。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