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穩增長,離不開干部“精氣神”

周人杰
2015年08月11日04: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把GDP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是共同的底線意識,也是地方治理的重要責任

     

  到8月初,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上半年GDP“成績單”。其中可見,中西部經濟增速普遍較快,西部各省均超過了7%,呈現“加速補課”的良好態勢。仔細分析,貴州、重慶等地的增速與基礎投資建設的關聯度很大﹔相反,個別增速回落較快的地區,普遍存在“舊的停了,新的沒上”的調整尷尬,下半程的壓力不小。

  整體看,緩中趨穩﹔分別瞧,有喜有憂。各地的增速不同,發展的含金量各異,有歷史的成因,有區位的差異,有稟賦的高低。但無論是練內功、促轉型,靠改革來切換增長的動力,還是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都離不開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穩增長,仍需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當前,中央引領新常態的定力未曾動搖,宏觀調控的“子彈”依然充足。不過,再好的政策落不到實處,就沒有實效。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資沒了油水,干脆不招、不引,項目建設沒了甜頭,進度也就延緩下來,甚至以往競相追逐的項目都沒人申請,不少財政資金該花的竟花不出。“怠政”種種,委實堪憂。

  不再聚精會神搞建設,說到底還是對“穩中求進”總基調的認識不到位。步入新常態,不唯GDP增速論英雄,可這並不意味著不要GDP了。事實上,當前還沒有哪一個綜合性經濟指標能取代GDP,我們追求的應是更好、更優質、更高含金量的GDP。把GDP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是共同的底線意識,也是地方治理的重要責任。

  上半年成績可喜,而增長的擔子仍然很重。生產者價格指數連續41個月為負,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創下多年新低。倘若經濟增長滑落風險區間,不僅轉方式、調結構會功虧一簣,社會穩定的大局也可能受到沖擊。因此,守住增長的紅線,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金融穩,實體穩﹔金融活,實體活。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今年貨幣政策將呈現鬆緊適度,貨幣供應量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略高些”。現在的問題是,寶貴的信貸資金如何才能精准輸血給嗷嗷待哺的實體企業?定向降准、降息,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扶持,都離不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的主動作為、層層落實。

  有了貨幣政策的精准發力,更要有財政項目的實時跟進。不讓資金空轉,關鍵要有項目支撐。中央的錢撥到省裡,地方的配套跟不上,相應的融資不到位,重大的民生項目怎能落地?積極財政政策,重點在“積極”。具備開工條件還磨洋工的,該收的錢必須收回來,另投到其他領域,決不能經年累月昏睡在賬面上。

  把准經濟的脈搏,要害即在積極作為。不作為、亂作為該如何處置?盡在“舉直措枉”四字中。沒有好處就不願干,那就趕快罷黜、靠邊站﹔埋頭苦干,抓項目、惠民生的老實人,則要盡早起用、重用。具體的評價標准很多,核心的一條就看老百姓的錢袋子,這直接關系到獲得感。應當看到,上半年隻有12個省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跑贏了GDP,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非常大。中央在經濟待遇上向基層傾斜,干部管理上強調能上能下,目的就是要激發起干部的主觀能動性。

  離開了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緊緊圍繞“發展”這個時代主題詞,統籌處理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的平衡關系,需要各地各部門清醒看待經濟下行壓力,拿出真辦法解決企業經營困難。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寸心不昧”的為政擔當,地方治理者須臾不可或缺。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1日 05 版)

(責編:王吉全、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