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好人法”當讓訛人者承擔“難受之重”

蔣萌

2015年07月28日14:5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奪命電梯”接連不斷,出事再查晚了!

背景:7月26日上午,湖北荊州某商場內,30歲的年輕媽媽向某牽著3歲兒子搭乘扶梯,就在她踏上電梯頂部接近樓層的踏板時,踏板瞬間裂開,她跌入空洞中,在危險關頭她將兒子托舉出了險境,自己卻不幸遇難。初步認定,事故屬安全生產責任事故。27日上午,廣西梧州市又有一名一歲多男童被電梯卷入,左手到手臂中斷基本廢掉。

華商報發表印錦程的觀點:一般情況下,手扶電梯兩端的踏板位置下邊都留有安裝機箱設備的空間,人如果掉下去,除了被跌傷,不會出現大的危險,為什麼當事人跌落就直接掉進了鉸鏈裡?根據行業要求,手扶電梯踏板都應裝有觸發裝置,一旦打開踏板或者踏板掉落,電梯會迅速停止,根本用不了致命的“9秒”,那麼,當事人掉下去為什麼電梯還在玩命運行?一句話,這部奪命電梯,到底是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還是疏於養護?眼下要做的無非兩件事:一來,電梯安全隱患排查刻不容緩。二來,改變淺嘗輒止的追責慣性,對物業單位、養護主體、維修公司、監管部門等嚴肅問責,加大罰單,不談一律入刑,但起碼可以罰到傾家蕩產。

新京報發表觀點:此前有統計結果稱,80%電梯故障均與維保有關。相較之下,歐美國家的有些做法可資借鑒:如將電梯維保工作納入電梯制造單位售后服務范疇,像美國原廠維保率高達80%(我國僅有20%)﹔給電梯的每個部件“上戶口”,將電梯生產、安裝、維保的日期、地點、經手人等都記錄在特種設備大數據中,並將維保數據等向業主公開——目前上海試點的“智慧電梯”,也在這麼做。它還給電梯裝上物聯網監測模塊,讓電梯“健康狀態”能得到遠程監控,如有故障或者故障征兆,即可快速在信息中心顯示,並實時推送到維保人員的終端。這些無疑值得推廣。也隻有盡早填補漏洞,從技術標准到細節踐行上拱衛電梯安全,那些“血的代價”才不會是白白付出。

小蔣隨想:奪命電梯事故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發生已不是第一次。隨后,事故發生地往往會對本地的電梯隱患進行一次大排查,然后可能就沒有然后了,其它地方也未必會進行鏡鑒式自檢。正因如此,惡性電梯事故才會隔一段時間就出來逞凶。說到底,我們不缺臨時抱佛腳式的“大檢查”,許多地方卻沒有構筑起潤物細無聲的日常電梯安檢與除患機制。在“沒出事就沒事”思維下,僥幸往往是暫時的,出事則是遲早的。電梯能否安全運行既涉及生產商,又有賴於建筑的物業管理方。讓電梯生產商延長免費質保期也好,讓物業按時更換磨損部件也罷,帶來的成本上升的糾結,顯然比責任心提升的難度更大。我們需要更嚴的強制性電梯質保與安檢規范,並且嚴格落實,違者必究。

“好人法”當讓訛人者承擔“難受之重”

背景:7月24日,首次提交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的《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讓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頭突發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擔心出手相救反遭誣陷了,患者及其家屬如捏造事實向提供幫助者惡意索賠,將承擔法律責任。

京華時報發表陳方的觀點:北京並非第一個立法保護好人的城市。一年前,杭州市就通過了《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該條例明確規定,鼓勵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對危、急、重症病員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不追究有關法律責任。通俗看,無論北京正在審議的還是杭州已經通過的,這些條例大體上都可以歸結為“好心人免責條款”。用“法”的形式為好心人立一道保護牆,在文明社會裡,這也是必須之舉。在美國,幾乎每個州都制定了《無償施救者保護法》。其核心就是鼓勵或者保護人們在緊急時刻救助他人,而免除無償救助者施救時的后顧之憂。在民事訴訟中,法官也往往在基於事實的基礎上,傾向於無償施救者。懲惡與揚善相輔相依,用“法”的形式懲戒訛詐者的不堪,施救者行善時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當“扶還是不扶”的問題不再是“道德難題”時,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多一些好心人,更少一些“路人甲”。

小蔣隨想:一些事例中,角色的混沌也令人困惑。比如,甲說自己救了乙,乙說是甲傷己,憑雙方的各執一詞,恐難判斷孰是孰非。畢竟,現實中既有救人反被誣陷,又有肇事者裝無辜。稀裡糊涂中,有人渾水摸魚,有人被潑臟水。所以,關鍵還在於厘清是非。但是,如果沒有視頻監控,倘若沒有旁人作証,如何弄清真相?所以,有人調侃救人是個“技術活”,先要留証據自証清白。北京這個條例為誣陷者敲響警鐘,會對試圖敲詐者構成一定心理壓力。但如何弄清是非仍然是問題。另一方面,“誣陷將承擔法律責任”,這個法律責任是什麼?將面臨怎樣的懲處?如果違法成本小於守法成本,某些人照樣會耍無賴。有些細節必須明確,故意混淆是非者必須承擔“不可承受之重”,才能具有現實震懾力。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