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復旦與狀元“私定終身”最后咋不算數?

蔣萌

2015年07月24日15:0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兔唇嬰”被家人毒殺,人性何以淪喪?

背景:7月17日,上海崇明一名剛出生兩天的男嬰,因唇裂遭家人注射氯化鉀致死。男嬰非正常死亡后,醫院報案,男嬰爺爺之后向當地派出所自首供述,在醫院婦產科某醫生“協助”下,以注射化學試劑方式將嬰兒毒殺。目前二人因涉嫌故意殺人被刑拘。

新京報發表鄭山海的觀點:我國每年新生唇腭裂患兒在25000人左右,通過手術矯正,大多可以基本恢復正常。整體花費也不算大,基本可控制在萬元以內,早兩年我所在醫院治療該疾病費用大致3000元左右。退一步講,若真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規范治療,該疾病也不會致人於死。而在有些地方,先天唇腭裂修復手術也納入了基本醫保范圍,眼下還有些慈善基金、對口項目,都能為唇裂患兒的治療提供經濟支持。這種現象,值得反思:得看到,很多家庭對這類疾病缺乏清晰認識,比如兔唇,以為唇裂患兒經過手術嘴唇也不美觀,影響個人的顏值與成長﹔有些人還片面認為,唇裂孩子可能會攜帶一些看不見的疾病。其次,優生優育心態畸變也是個問題,“不要輸在起跑線”觀念下,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先天條件,對其細微缺陷都可能放大成重大問題。這些觀念,亟需在現代生育觀與醫學知識的洗禮下進行矯枉。

京華時報發表王雲帆的觀點:2006年,歌星王菲的小女兒李嫣出生,她就是一位兔唇寶寶。王菲和前夫李亞鵬后來成立了“嫣然天使基金”,專事幫助內地患唇裂的兒童。而幾年過去,李嫣的唇裂也已康復。在崇明殺嬰案中,接生醫院也透露,院方之前已告知家屬唇裂可以治療。如果僅為了出生嬰兒患有唇裂,其家人就痛下殺手,那可謂令人寒心刺骨。一個必須強調的法律常識是,嬰兒自出生就擁有完全人格。在法律上,嬰兒也是獨立的個體,嬰兒的生命權同樣受法律保護。不管是嬰兒的親屬還是接生的醫生,都無權侵害一個獨立個體的生命權。殺害一名天生殘疾嬰兒,與殺害一名健康人在刑法上並沒有本質區別。

小蔣隨想:誰都不希望自己生的孩子“出問題”。可造化弄人,缺陷與疾病的發生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為人父母以及祖父母者有沒有做好“萬一”的心理與現實准備?現實中,各地“棄嬰島”收到的孩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有出生缺陷的。可以想見,很多人遺棄有缺陷的孩子,就是為了“甩包袱”。上海崇明這個例子更極端,孩子的爺爺竟然毒殺了剛出生兩天的親孫子。虎毒不食子,生了他或她,就有責任與義務養育並呵護,連動物都遵循這一自然法則,某些人卻失守乃至殺子,這是人性底線的淪喪。這之中,有非婚生子、家庭經濟困難、落后歧視觀念等因素在作祟,但這些終歸不能成為逃避法律懲處與道德拷問的理由。對社會而言,應當努力為不幸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與慈善救助。身處不幸中的個體也不該自行放棄。

復旦與狀元“私定終身”最后咋不算數?

背景:重慶江津高考文科第一名陽陽,在分數出來后,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最后,她與復旦招生組老師簽署了“確認書”。有招生組老師還告訴她,想被復旦錄取,建議除復旦外不要再填報任何學校。最終,陽陽卻被另一所大學錄取。

華商報發表楊鵬的觀點:是復旦大學不承認“確認書”了嗎?不是的。戲劇性的是,陽陽的高考分數正好是復旦大學錄取最低分,根據重慶市高校招生錄取工作辦法,分數相同,文科要比誰的文綜分數高,按照這一條,恰好導致錄取時系統裡調不到陽陽的檔案。要不是媽媽在填報志願前強烈建議填上了另一所院校,陽陽可能名落孫山。不管是預錄取協議,還是“確認書”,都不具備法律效力。所以,一旦出現問題,受到傷害就得自認倒霉。陽陽和復旦大學,先前的約定和誓言化為泡影,就是因為,考生和高校能不能走到一起,是以現行高考招生制度為准,而不是建立在你情我願的私下協議之上。如今看來,當金字塔絕對頂尖的北大清華撕得不可開交之時,“第二梯隊”的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也沒閑著,加入了爭搶生源大戰。如果說,北大清華之間搶奪生源呈現出來的是戰術低劣的話,那麼,復旦以“確認書”開道,則讓人見識了這種不合規手法伴隨著無辜者的眼淚在飛!

新京報發表熊丙奇的觀點:我國高校搶生源,變為用招生手段而不是用教育質量和教育服務,與我國的高考錄取制度有關,在目前的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之下,高校並無招生自主權,因此無法錄取自己看中的學生,隻能在填報志願階段做文章。在美國,大學招生實行自由申請入學制度,一名學生可以同時申請若干所大學,拿到多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選擇大學,在這種招生體制中,學生有充分的選擇權,大學有充分的自主權,學生和大學雙向選擇。國外大學可以大方地錄取學生,給學生獎學金錄取學生,而我國高校承諾錄取都是違背政策規定,這是很大的差距。我國於2010年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落實高校自主招生,但在現實中,推進自主招生改革面臨重重阻力,我國應該直面目前高考制度不利於學生充分選擇和大學自主招生的弊端,以對教育、每個學生負責的態度,拿出改革的勇氣。

小蔣隨想:你情我願的事最后卻“分手”,原因出在機制上。但要徹底改變現有的高招錄取機制,恐怕又會出現新的不公平。比如,社會都在抨擊分數是學生的命根,但要是出現同地的生源中,“我的分比他的高,他卻上了比我更好的學校”,當事人還不“炸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似乎見到了一點“突破”。但在高中推薦環節,出於“穩妥”與令各方信服的考慮,高中方面還是會推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這何嘗不是換湯不換藥?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曾利用職務便利,在學校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收受賄賂1000余萬元。所以,“自主招生”如何杜絕貓膩,避免淪為腐敗溫床,依然值得關注。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