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隨筆:請相信起立鼓掌的力量

張  鐵
2015年07月21日03: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隻有在觀眾和市場的“雙重錘煉”之下,文化產品才能更有競爭力,文化市場也才能更有活力 

  賈玲道歉了,圍繞“惡搞花木蘭”而來的爭論,卻仍在繼續。不過,且讓我們先放下這些糾葛,看一看在《歡樂喜劇人》中與賈玲同台的另一個節目。

  這出叫《小偷在哪兒》的啞劇,致敬的是喜劇大師卓別林。城市列車上,戴禮帽、拿手杖的小丑,與伺機而動的小偷斗智斗勇,滿車乘客卻漠然旁觀。全程無聲、黑白配色,以肢體語言演繹人情冷暖。這出“簡單、搞笑”的作品,獲得了觀眾全體起立鼓掌,並在當期節目中勝出。這樣的結果,回報了表演者沈騰團隊,也讓更多喜歡喜劇的人鬆了一口氣:觀眾的眼睛畢竟是雪亮的,好的作品不會被埋沒。

  回到賈玲惡搞的花木蘭。為好作品歡呼的觀眾,應該也不會讓偽劣產品招搖過市。那種以“木蘭啃燒雞”續接“唧唧復唧唧”的所謂戲謔,那種看到軍營肌肉男而躁動流鼻血的所謂幽默,難言內涵,甚至流於低俗,不被認同也是必然。不管是網友的嘲諷還是輿論的施壓,都可以理解成觀眾對作品質量的判斷——正如他們把最高分貝的掌聲獻給了《小偷在哪兒》。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應該相信更加成熟的觀眾,也相信更加成熟的市場。即便可能有看走眼的時候,他們也會對自己的時間,以及錢包負責。這麼多年來,從馬三立《家傳秘方》這樣的傳統相聲,到《超生游擊隊》這樣的晚會小品﹔情景喜劇《我愛我家》《武林外傳》風靡熒屏,還有創下票房奇跡的“開心麻花”……這些成為時代經典的優秀作品,莫不是觀眾與市場挑選的結果。相信市場和觀眾,其實也就是相信他們有辨別優劣的能力。

  也隻有在觀眾和市場的“雙重錘煉”之下,文化產品才能更有競爭力、文化市場也才能更有活力。如果你覺得賈玲版花木蘭不堪入目,那與其站隊罵架甚至人身攻擊,不如自己創造出更有傳播力的木蘭故事“以正視聽”。同樣,如果你覺得綜藝節目拍成的電影不值一看,那也不要呼吁行政大棒“打壓”,還是拍出叫好叫座的作品來“擠壓”比較好。“你行你上啊”雖是網絡揶揄,但放在市場競爭中卻也不無道理。而且,把創造、選擇和評價的方向盤交給市場、交給觀眾,本身就是對公眾文化權利的基本尊重。

  甚至,也不用擔心賈玲的花木蘭會消解我們的文化符號、顛覆我們的集體記憶。沒有內涵的作品,哪怕能惹人發笑,也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那只是蚊子的嗡嗡聲而已。可以有嚴肅的文化批評,但隻有更多地鼓勵創造、鼓勵創新,才能讓花木蘭更豐富——這本來就是眾口相傳中“層積”而來的形象。眼看著迪斯尼改編了花木蘭、創造了功夫熊貓,大家不著急嗎?再看看有著無數版本的《哈姆雷特》,看看不斷被翻拍的《西游記》,不也正說明“創造是活力之源”嗎?

  對於打拼多年的賈玲而言,“花木蘭事件”可能是個教訓,更可以是個契機,借以反思、改進,倒逼自己更上一層樓,創作出優秀作品。到那時候,相信觀眾對賈玲也不會吝惜自己的掌聲。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21日 05 版)

(責編:劉軍濤、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