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罰到“肉疼”,企業才不敢“任性”

蘇林

2015年07月07日08:1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按日計罰、金額累加、上不封頂,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施行以來,各地不時出現巨額罰單,環保執法的威力開始顯現。據報道,在陝西咸陽,一家企業因超標排污等違規行為,在今年初被環保部門處以20萬元的罰款,但企業拒不整改和繳納罰款,結果,這筆罰款一路攀升至1580萬元。

面對這個“巨額罰單”,企業開始還是不認賬,反而將當地環保部門告上法庭。不久,又迅速撤訴並繳納罰款。這起一波三折的環保“巨額罰單”事件,引起了關注和思考。

罰款從20萬元變成了1580萬元,這種滾雪球式的變化,恰恰証明了環保法治動真格的力量。當地環保部門1月初開出罰單,而涉事企業依然故我、廢氣照排,累計79天一直在違法生產,按照每天20萬元的罰款金額,最終定格在1580萬元。數額的確定,完全是依法而行。企業之所以最終撤訴認罰,也是因為自身違法違規在先,尚未拿到生產許可、排污許可,其生產本來就是“非法”進行的。當地環保部門嚴格執法,不為企業的“反彈”所動,並且在企業繳納罰款后,還表示罰款並非最終目的,願意幫助企業進行整改,推動環保設備的升級。這種踐行法治、務實理性的態度,值得點贊。

另一方面,涉事企業對巨額罰單的態度變化也值得反思。先是拒不整改,然后又對簿公堂,后來又自知理虧,不得不低頭認罰。從這樣一個過程中,不難發現涉事企業一開始並未把環保法規當回事,對環保執法也存在抵觸情緒,對巨額處罰並未引起重視,反而存在僥幸心理。實際上,這種對待環保法治的心態和行為,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在一些地方,面對不斷加大的環保執法力度,一些企業尚未轉變過去的思維方式,不正視自身的違法排污等問題,仍然像過去一樣不當回事,有的覺得自己是利稅大戶有恃無恐,有的認為能夠通過關系和人脈來“搞定”。與之相應的是,一些部門和官員並未對污染問題引起足夠重視,出於現實利益考量,反而對污染企業明裡暗裡呵護有加,為之打掩護、留“后門”,無形中加劇了一些企業的排污“任性”,導致了違法者得利、守法者吃虧的破窗效應。

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40.3萬人次,檢查工業企業3.9萬家、施工場地5.4萬個,發現環境違法工業企業3395家,各級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2080件,是過去10年總和的2倍。可以說,依法治污、從嚴治理,已經成為環保領域的強勁態勢。日前召開的中央深改組會議強調,我國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階段,要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導向,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這進一步釋放了鮮明的治理信號。

法治的生命力在於執行,隨著新環保法的深入實施,環保違法違規案件數量大幅增加,“巨額罰單”還會不斷出現。罰得“肉疼”,一方面彰顯了環保法律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將倒逼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每一次嚴格執行,都是一次生動的教育。保持零容忍的態度,以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力度,才能有力遏制非法排污的現象,讓更多企業拋棄觀望、變通、僥幸的心理,真正樹立對法治的敬畏,逐漸轉入綠色發展的新軌道。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