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貧困縣屢現超標樓,追責必須到位

2015年07月06日00:03 |
小字號
原標題:貧困縣屢現超標樓,追責必須到位

  湖北省國家級貧困縣建始縣,一個僅40多人的衛生局,新建的豪華辦公樓高達9層,多達9000多平方米。與之相鄰,並且規模相當的新大樓,還有在建的縣人防工程信息中心、縣交通局貨運信息中心等不下10幢。(7月5日《新京報》)

  總人口50余萬的建始縣,絕對貧困人口卻高達18.7萬。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大力扶持的貧困縣,在建或已建的縣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地稅局、森林公安局等多個部門的豪華辦公樓,每隔百米左右就是一幢。不知這些鱗次櫛比的豪華樓,會帶給當地群眾一個什麼樣的感受?亦不知在此辦公的“公仆”們會否有如坐針氈之感?

  如果只是衛生局豪華樓這樣一個“偶發”的“良性瘤”,尚可一刀根治。但如此鱗次櫛比的豪華樓競相聳立,顯然“病“得不輕。聯想到去年央視披露地處鄂西的房縣同樣也是超標建豪華辦公大樓一事,足以警示人們不得不去探究其中更為深層次的緣由。

  第一問何以要建?去年查處房縣超標建豪華樓事件中,曾有官員辯稱為“全縣人民的一個面子”。或許這是當地官員帶有共同性的一個出發點。只是,“面子”誠然有,不過要看是誰的“面子”?如果說是老百姓的“面子”,誠如一個食不果腹的人,隻給他一件光鮮的外衣,何用之有?若說是全縣的“面子”,那麼,高達40%以上絕對貧困人口的現實,加上若干“鶴立雞群”的豪華樓,這不倫不類的“面子”,價值幾何?除了讓人嗤之以鼻外,會起到何種招商引資的效果?其實,“面子”還是有的,那就是在此辦公的人們。不過,置身於超豪華辦公樓的這些“公仆”,面對數十萬渴盼解困的群眾,不知是否會心存一絲愧疚?

  第二問錢從何來?據悉,建始縣齊刷刷矗起的10幢豪華辦公大樓,每幢造價都在數千萬元。那麼,這數億資金源自何處?若縣財政局官員“多年籌集”一說屬實,其籌集渠道是否正當?其中有無向企業或群眾亂攤派、亂收費的行為?尤其是有無挪用扶貧資金的嫌疑?不妨查個清清楚楚。退一步來說,即使來源無可置疑,那麼請問?如此多的資金,為何不用於發展經濟?換句話說,若把籌資建樓的此等精力及能量用於扶貧解困,那建始縣摘除貧困縣帽子,為期還會遠嗎?

  第三問誰在縱容?該縣的超標樓似乎都是縣政府審批的,據說至今都沒有能夠出示來自上級的任何批復文件。筆者就不解了:若是縣裡“一家為大”,膽量何來?若是有上級的默許,又是誰在“華容道”失守?以何種理由大開“綠燈”?在他們眼裡,何以對國家相關規定置若罔聞?他們如此一意孤行興建超標豪華樓,莫非是怕在貧困縣工作的干部“受屈”,非得讓他們坐在豪華樓裡才能安撫人心?若干部隊伍的人心靠此凝聚,還能指望他們起早摸黑、含辛茹苦地深入邊遠山區去訪貧問苦麼?

  第四問何以不絕?去年房縣剛被曝耗資8千萬興建豪華樓,余音未了,建始縣更是“大干快上”,類似規模的豪華樓不下10處,實在讓人瞠目結舌。禁而不絕,頻頻再現,何以如此?究其原因,似乎與下述因素有關:一是處分過輕。去年房縣事件,僅以縣委書記及常務副縣長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及免職了結。而在群眾眼裡,受到此類處分的官員很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內即可履新,可謂不痛不痒﹔二是與興建豪華樓相關的上級官員幾乎都全身而退,不知是否與法不責眾有關?而豪華樓的此起彼伏,他們顯然脫不了干系。若這些部門未受“敲打”,則很可能在今后的審批把關中再次上演“空城計”。

  值得警覺的是,豪華樓之所以禁而不絕,還與當地主政官員的某些糊涂觀念有關:興建豪華樓,雖有違規之嫌,但己未伸手,問心無愧。此外,豪華樓一經興建,其結果無論是改變用途,還是予以拍賣,都既成事實,算是為當地造福,大有“舍官為民”的意思。其實,這些觀念絲毫經不起推敲:這些與扶貧風馬牛不相及的違規奢侈風,既是對八項規定的公然叫板,更是對國家財力物力的無端耗費,即使己未貪,又有何“高尚”可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豪華樓,除了讓人民群眾心寒,進而毀損政府的權力公信之外,似乎看不出有哪怕一點點“為民”的端倪。

  至於是否有官員通過興建豪華樓從中牟利,需要一一查實。即使今后能夠自証清白,亦無法抵消此違規奢侈之風造成的惡劣影響。從本質上來說,禁而不絕的豪華樓事件,其造成的損失、后果及影響,與官員貪腐並無二致。顯然,不真正認清其危害,則難以做到正本清源。當然,公眾也希望在貧困縣能早日看到更多更好的樓盤,但那應該是筑巢引鳳而來的企業、孩子們讀書的校園、或是標志群眾安居樂業的居民小區,而絕不應該首先是政府辦公場所。在當地消除貧困現象之前,官員們顯然應當與群眾同甘共苦。

  據悉,當地目前正在調整樓房的建筑用途,力求用好、用對地方。但僅僅這樣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一把所有應當承擔責任的官員們追責到位,讓他們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並讓所有的官員明白:隻有把黨紀政令放在眼裡,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才是真正的為官之道、為民之道。

  文/徐甫祥

(來源:紅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