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璦琿”回歸,讓我們以史為鏡

高路
2015年05月19日05:01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璦琿”回歸,讓我們以史為鏡

  紀念歷史,不管它是屈辱的還是光榮的,這是為我們自己,也是為全世界長久的和平。

  在短短的中國近代史中,有幾個地點是不應該被遺忘的,比如虎門,比如圓明園,比如璦琿。據黑龍江日報報道,黑龍江省政府日前批准將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政區名稱用字恢復為璦琿。

  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關注,當然是跟百年前的那段歷史有關,對此官方也毫不諱言。150年前正是在這個地方,中國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歸入了沙俄的版圖,這段歷史是鐵一般的事實,雖然至今想來仍然讓國人痛心不已,但它再屈辱也不會因為改了名字,或者后人對歷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改變。

  其實,對於恢復舊名的事,新聞裡說得很明白。璦琿,這一已有400多年歷史的稱謂,承載著歷史、蘊含著文化、凝結著鄉愁、寄托著希望,在闊別60年后重載史冊,可以讓世人永銘慘痛的歷史,也更期待它的魅力綻放,美好願景盡展眼前:發揮古城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優勢,建設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讓豐富的旅游資源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把地緣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與全國各地開展經濟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吸引國內外投資者來這裡投資興業,推動“璦琿”乃至黑河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這數百字的文字,通篇表達了一個意思:歷史搭台,經濟唱“戲”。這句話大家並不陌生,璦琿對中國人的紀念意義非比尋常,它銘記著我們民族一段慘痛的歷史,當然也具有了吸引后人紀念的意義。文化和經濟並不總是矛盾的,文化和經濟也能在尊重歷史的框架下相得益彰。如果璦琿可以因為這次改名被人重新審視打量,並進而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有人認為重提舊事,重用舊名在中俄友好的大背景下不合時宜。這與過度解讀將其與歷史問題糾纏在一起一樣,也是一種狹隘的思維。中俄間的紛爭早已成為過去,中俄之間的領土爭端早就解決,現在這條邊界成了睦鄰友好的見証,中俄之間是朋友和兄弟的關系,中俄早就翻過了歷史裡的不愉快的經歷。在和平的庇護下,中俄人民將迎來世代的友好。紀念璦琿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為歷史翻案,對歷史耿耿於懷。但對中國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古老國度來說,璦琿這個小地方永遠有它的現實意義。不僅是璦琿,過往的所有光榮屈辱都是激勵我們這個國家不斷向前的動力。落后就要挨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們都有責任讓這段歷史原原本本地告訴下一代。告訴他們不忘先人的榮耀也不能忘記先人的屈辱。多難興邦,這才是我們這個國家的真諦。璦琿不僅應該被記入史冊,被所有的中國人銘記,也應該在現實生活中成為一個紀念地。

  我們能坦然面對各種非議,也能坦然面對朋友。中俄間的親密關系不是建立在遺忘歷史、選擇性失憶的基礎上的,自然也不是紀念一下歷史,重提一下舊事就能改變的。我們可以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大可不必諱莫如深。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俄羅斯還是別的國家,不會因為你的教科書這麼寫了,就心存芥蒂,也不會因為教科書裡不寫就心存感激。歷史造就的事實,誰也無法改變,但一個國家對待歷史的態度是會被人記在心裡的。不能因為友好了就不提了,交惡了才大張旗鼓。

  一個尊重自己的國家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一個不忘自己苦難的民族,才會珍惜幸福的來之不易。紀念歷史,不管它是屈辱的還是光榮的,這是為我們自己,也是為全世界長久的和平。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