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你永遠無法將汪國真逐出時代

魏英杰
2015年04月28日05:34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你永遠無法將汪國真逐出時代

  4月26日凌晨,國內著名詩人汪國真因肝癌不幸逝世,享年僅59歲。汪國真在上世紀90年代因《年輕的潮》等系列詩集風靡一時,形成席卷國內流行文化圈的“汪國真現象”。

  始料未及,對於詩人的早逝,網上一邊是如潮的哀悼與回憶,另一邊是洶涌的批評與反思。對汪國真表示好感的人,夾雜著自己對已逝青春的紀念。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共同記憶。但也有些人至今仍對汪國真詩歌的流行感到痛心疾首,認為汪詩是“雞湯鼻祖”,折射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貧瘠的現實。持不同觀點的人迅速站隊、聚訟紛紜,讓這位病逝的詩人又一次走進輿論的風口浪尖。

  我認為,雙方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又都存在一定偏頗之處。認可汪國真的人,並不一定贊賞他的詩歌作品,而更多是對既成事實的一種追認。許多人其實是把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感念汪國真給他們帶來一段美好回憶。也因如此,才會有人不顧汪詩的實際水平而給他戴上“大師”桂冠。另外一部分人則是抽離了這種主觀情緒,從作品的文學價值本身來對汪國真進行批判。從這個角度而言,汪國真不僅當不起“大師”的稱號,而且其有些詩作的藝術水准確實讓人難以恭維。哪怕是有些感念汪國真的人,也不否認其詩作存在淺白與稚嫩之處。

  這裡還涉及一個評價標准的問題。一方面,有人認為隻要作品暢銷就代表被讀者認可,而隻要被讀者認可,就代表其作品有較高的藝術水准。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藝術評判標准。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並不以一時暢銷或流傳與否作為根本標准。.另一方面,那些批評汪國真的人,卻又有意無意地用較高的藝術評價標准來審視其作品,而忽視其詩作乃屬於大眾文學的事實。這對汪國真來講,顯然有失公允。.

  至於有人批評汪國真詩作是“雞湯”文學,是在向讀者兜售虛假的溫暖,恐怕這也不是一個客觀評價。汪國真的詩歌固然淺白,但並不虛偽,更不像當下有些作家那樣刻意地去迎合市場和讀者。從汪詩流傳過程看,恰恰是讀者選擇了汪國真,而不是汪國真把自己炒作成為年輕人的精神導師。

  當然,我並不同意上世紀90年代是文學與思想的荒漠這個說法。當年固然有汪國真、席慕容等通俗文學風行一時,卻也有許多好的作品問世,國內外文學經典也不再像以往那樣難以覓求。那些年,固然有些知識分子在市場經濟面前迷失了方向,發出人文精神淪喪的哀嘆,同樣也有思想的春潮在涌動,讓人歡欣不已。那時候,許多人在閱讀汪國真、席慕容的同時,也在閱讀其他經典作品,並沒有放棄更高遠的文學追求。道理就是這樣,任何時候,隻要人們不放棄對文學與思想的探索,就不難找到一條通過知識殿堂的道路。

  圍繞著汪國真去世而產生的這場文化爭論,實則反映出,到今天仍然有些人瞧不起大眾文學,漠視大眾文化的啟蒙作用。事實上,好的大眾文學、暢銷書也可能蘊藏著思想的種子,一些被認為是通俗文學的作品,假以時日或許將成為經典。譬如金庸武俠作品今天已經成為大學專業研究的對象,這在當年又有誰能想到?

  不管是贊美還是批評,你永遠無法將汪國真逐出這個時代。汪國真的詩作水平有限,但至少在大眾文學領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文化記事本裡,汪國真已成為無法繞開的存在。這一場喧囂的文學爭論,詩人已經看不到了。如果今天仍難以“蓋棺論定”,不妨耐心多等待些時日。此刻,對一個未曾傷害過這個世界的詩人表示哀悼,或許才是對文學應當保持的一種敬意。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