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沒預算照買公車”,“公款”從哪來?

蔣萌

2015年04月20日15:2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沒預算照買公車”,“公款”從哪來?

背景:截至18日,今年中央部門已公布預算的102個部門中,隻有24個部門列出了2015年購車預算項目。然而,有媒體發現,其中11個部門今年有購車計劃,卻沒安排相應預算支出。如教育部今年擬購203輛公車,但其公車購置預算費用卻為0。

京華時報發表邇曉的觀點:購車預算為零的部門何以能購公車?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給出了一個答案:“現在中央部門的行政事業性資產和財產經營收益還沒納入預算管理。中央部門通過出租房子等產生的收益,就作為‘自有資金’由單位開支。”從本質上看,部門的自有資金也是國家財富的一部分,即使按照現行全口徑預算的要求尚未列入其中,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游離於國家預算管理之外,隻會給部門自有資金蒙上“部門小金庫”色彩。目前的全口徑預算,只是初步搭建起了政府怎麼花錢的監管框架,但對部門的存量資金和名目繁多的經營性增量資金如何管理,還缺少抓手。讓全口徑預算真能管住錢,需要盡可能把仍游離於預算管理之外的部門自有資金也包括進來,防止監管空白處成為三公經費外溢的源頭。

小蔣隨想:這說明一些部門花錢不全指著預算,“非預算性”收入與支出的監管存在盲區。所謂“自有資金”,這種叫法本身就有問題。就出租公家的房子而言,能說“母雞”是公家的,下的“蛋”是自有的嗎?再如,行政與事業性收費,本身是憑借公權力,在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時,或提供特定服務時,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此類費用本不應以盈利為目的,而只是一種成本補償。但在現實中,一些地方和單位卻將行政事業性收費作為撈外快與創收的重要途徑。甚至在高層推進減政放權的過程中,某些單位將一些業務與收費移交給自辦社會團體與中介組織,形成了所謂的“二政府”。面對一些部門無需預算就可以大量購買公車,公眾不難想象有關“自有資金”與預算外收入的金額之巨。拴住公款的錢袋子,不能隻關注預算,“自有資金”的收與支不該任性與自由。

某些網絡大V“臟話連篇”是病得治

背景:互聯網上罵街愈發司空見慣,一些網絡大V也動輒臟話連篇……

環球時報發表單仁平的觀點:有部分大V幾乎天天罵人,甚至“不罵不開口”。罵人常常在網絡環境中幫著增加氣勢,嚇倒對方,或讓對方難堪,而罵人者自己反而容易落個“性情耿直”、“不裝蒜”的名聲。比如某個網絡大V與機構發生沖突,該大V大罵臟話,往往能吸引部分粉絲叫好,機構則無難聽話可對,大V即使虧理,也能以贏者自居。我們之所以想對動輒罵人的網絡寫手們“勸善”,是因為覺得他們終歸都受過良好教育,是知識分子,呼吁他們對維護互聯網空間的文明承擔些責任,哪怕不做正面榜樣,至少別當踐踏斯文的示范者,我們覺得這點要求不算過分。也不是要他們“獻出寶貴生命”,或者捐些真金白銀,他們應當能做得到。堅持不改“罵人風格”,並以此洋洋自得的人,多少都有些民粹,至少他們在以民粹的方式保持、擴大自己的影響。罵人成為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簡單利器,社會輿論形成抵制臟話的力量尚需時日,他們因此有可能繼續在網上撒野一陣子。

小蔣隨想:“站隊心理”下的網友互罵對噴,像是撒潑,仿佛誰罵得狠誰就“有理”,誰罵得花樣翻新就能佔得“先機”,誰不進行人身攻擊就是“心虛”,一些人越罵越勇,越罵越來勁,不以為恥,反以“斗士”自居。涉及行政部門與官員,某些人嘴巴就更不干淨。似乎隻要是罵行政者,就是“天然正義”。不可否認,一些行政部門的慵懶與官僚作風令人厭惡,腐敗分子的貪婪墮落更令人不齒。但如果陷入“凡是XX必罵”,顯然談不上理性,更可能是出於意識形態偏差,甚至是別有用心的“為了罵而罵”。在許多罵街中,往往沒有以理服人,沒有客觀辯論,沒有建設性意見,隻有“臟話連篇”,隻剩下一地口水。有人覺得罵人“不犯法”,認為文明“算個屁”,將網絡視為泄憤場與獻丑的舞台。某些人是否想過,這會不會涉嫌侮辱誹謗他人並且惹上官司?和渾人講不清道理,有的事需要法律懲處與警示。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