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新華每日電訊:環保部約談市長能否讓百姓“在場”?

惠銘生

2015年03月27日09: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環保部約談市長能否讓百姓“在場”?

   盡管一再接到通知要求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皮革廠,河南省駐馬店市平輿縣並沒有落實,致使廠址數量不減反增。近日,環保部約談了駐馬店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環保部從督企到督政轉變,以約談並向社會公開的方式先后約談了11個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這種約談式監督值得點贊,但普通百姓無法參與監督,是值得正視的問題。

   地方污染嚴重,環保部“一竿子插到底”,直接督辦,不僅權威而且還能讓形形色色的“地方保護”化解於無形。過去10年,環保部約談企業、直接“督企”﹔2014年5月,《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出台后,環保部的約談,由“督企”轉向“督政”,而約談的內容也由特定的企業和污染事件轉向一個地區的環境問題。這種轉變,無疑更有利於厘清監管責任主體,倒逼地方政府勇於擔當,主動有為,並下狠心治理污染。

   環保部約談制,找准了整治地方污染的“命門”。地方發展要求“踩油門”,環保卻要“踩剎車”。地方領導政績好壞、能否升遷,往往取決於GDP高低和財政收入的多寡,而不是青山綠水和藍天白雲。所以,過去一些污染企業的違規上馬,污染物排放的肆無忌憚,在整治中屢屢屹立不倒、排污不止,主因就在於一些地方政府的“假打明保”。

   此前有人感嘆,我國“綠色官員”升遷難。最近,一基層環保局長在《環境保護》微信公眾號匿名刊發一封懺悔書,披露一位縣領導曾威脅他:“你的政績與我的政績是沖突的,你若是敢影響我的政績,我必……兄弟你委屈幾年,我必有厚報!”可見,正因為打不掉地方官方的“保護傘”,治理污染才會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

   須強調的是,環保部約談市長,雙方都要在“約談紀要”上“簽字畫押”,旨在讓表態真正落到白紙黑字上。但是,企業污染或是地方污染嚴重,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他們不是“約談”的局外者,有權知曉約談的內容是什麼?市長“簽字畫押”保証了什麼?這些內容,原本不是、也不應該是什麼“秘密”,大膽公開應該也沒有大不了的事。

   雖然約談制度中設計了“回頭看”這一環節,但環保部畢竟“高高在上”、遠離基層。地方若是整改不得力,或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恐怕難以察覺。即便察覺后,再“回頭看”、再整改,周期必然會被拉長,不利於及時對污染企業或地方行政官員問責。顯然,這就須臾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監督。而監督若想有效、給力,百姓就必須有知情權,然后才能在對比“紀要”和現狀差距中,讓監管有的放矢。所以,環保部約談市長,將約談“紀要”公開、及時讓百姓瞅瞅,這一環節不可或缺。

   進一步說,約談過程中甚至可以有百姓代表。環保部不僅要聽地方政府怎麼說,也要傾聽百姓的聲音,這樣獲得的信息才會全面和中肯。而且百姓還能監督地方政府官員,防止他們拿假象糊弄、欺騙環保部。(惠銘生)

分享到:
(責編:袁勃、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