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治理“官假假”亟需制度發威

郭雲凱

2015年02月28日16:3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羊年新氣象,政風進一步淨化。根據全國統一安排,目前,各級組織部門正在對干部人事檔案分級、分批展開系統專項審核。方興未艾的官場“打假”風暴,讓官員檔案造假、簡歷造假等頑疾,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三齡兩歷一身份”,這是媒體對於檔案造假內容的總結。從出生時間、工作、入黨時間到學歷履歷再到干部身份,這些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據,成了弄虛作假的對象,甚至在一些政府單位中成了公開的秘密。在檔案中修改年齡、增刪履歷,將背景材料整體“洗白”,竟然成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潛規則。

造假成風之下,亂象迭出。有人一改,“年輕”3歲甚至10歲﹔有人通過年齡、履歷造假“洗檔案”,從副科級一躍成為正處級。前些年名噪一時的石家庄王亞麗案,因為造假項目太多,“除了性別是真,檔案裡幾乎全是假的”。事實上,在中紀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兩輪巡視整改情況中,巡視涉及的20個省份中,有15個省份的整改通報提及到了整治干部檔案造假。近年來,各地干部檔案造假現象屢被曝光,被群眾調侃為“年齡越填越小、工齡越填越早、學歷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

正是針對“三齡兩歷一身份”造假高發亂象,此次全國性干部人事檔案審核工作,明確將干部的出生時間、參加工作時間、入黨時間、學歷學位、工作經歷、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員及重要社會關系等重要信息作為審核重點。這可謂抓住了現實的痛點所在,也回應了社會關切。另一方面,也需反思,為何干部檔案造假現象層出不窮,症結到底在哪裡?

分析以往諸多案例,檔案管理疏鬆、糾錯機制缺乏、造假成本低是主要原因。在一些地方,干部檔案造假並非難事,隻要疏通個別關鍵關節就可以輕鬆實現。在相當部分案例中,造假人員背后還有“高人”協助,讓造假變得很順暢。曾做過基層組織工作的一名干部說,隻要疏通管檔案的干部,就可以實現對檔案的修改,包括刪除一些敏感信息都能輕鬆做到。

比“造假易”危害更為嚴重的,則是“問責輕”。在很多地方,造假問題一旦被發現,幾乎都是黨紀處理,更輕的則可能僅僅是政治前途暫時遇阻。即便是造假騙官干部王亞麗,也是因為職務侵佔、行賄才被判刑。而且,在糾錯和問責機制上,也存在不少漏洞。發現問題,如何啟動調查程序、誰去調查、怎麼調查,制度上缺乏安排。很多時候,“官假假”都是被曝光后引起輿論關注,因為倒逼壓力才啟動調查,偶然性和隨意性較大,這就難免助長一些干部的僥幸心理。

因而,針對管理上太鬆、問責上太軟的問題,亟需完善和細化有關管理制度,改變人事檔案的“黑箱”化管理模式,擴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開化,加強社會監督力度,不斷壓縮造假的空間。同時,要以零容忍態度,加大對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不斷提高造假行為的成本。根據檔案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涂改、偽造檔案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也明確檔案造假列為“十不准”之一。不管是黨紀還是國法,對干部檔案造假行為都有相關規定,關鍵是從嚴執紀、嚴格執法,真正讓各項制度發威管用,才能給高壓線通上電,狠剎涂改檔案、簡歷造假等不正之風。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