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中青報:指向地鐵死亡者的冷血言論不只是刺耳

曹林
2015年02月13日05:4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指向地鐵死亡者的冷血言論不只是刺耳

  2月12日早上,北京地鐵1號線發生一起悲劇,一名50多歲的男乘客跳下站台,列車進站兩節后緊急停車,工作人員採取接觸軌停電措施進行處理,急救中心趕到現場后確認該乘客已死亡。因車下空間狹小,無法抬出乘客,採取了很多措施才為抬出乘客留出空間,近一個小時后1號線才逐步恢復正常運營。地鐵公司方面事后的通告很簡單,可簡單通告的背后是一場不小的網絡爭議,新聞之后的冷血評論和留言讓人感覺非常刺耳。

  事發時正值早高峰,這一事件對不少乘客的出行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網上不少言論便指向了那名跳下站台身亡的乘客——有人說:跑地鐵自殺,這屬於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有人說:要死找個清淨的、不影響別人的地方死不行麼?還有人說,又來訛詐納稅人的錢,今天上班又要遲到了。這些刻薄到冷血的言論,讓人聽后非常難受。目前還不知道這名乘客為何跳下站台,即使我們跟死者沒有一點關系,而且他的這種非正常死亡也確實給很多人造成了不便,可是,對一個不幸的死者,何必那麼刻薄甚至冷血?

  這名尋死者至多只是讓你多等了一會兒車,至多只是讓你遲到后被罰了一些錢,可是,他自己的生命已經不復存在了。一位朋友在微信裡感慨,看到這些冷血言論后,覺得比北京這寒冬更冷的,其實是人心。死者已經看不到這些冷冰冰的評論,可活著的人能看到,它會給活著的人傳遞一種滲入骨髓的冰冷,讓人備感社會的寒意。

  哪怕稍微跟這個死者有一點點關系,或者僅僅只是認識他,只是見過一面,或者只是老鄉,應該都會感嘆一聲或惋惜生命的失去——抱怨“這種死法害我遲到害我被罰錢”的人,都是與死者沒有一點直接關系的路人和陌生人。因為陌生,會把自己一丁點兒的利益看得比別人的一條命還重要﹔因為陌生,可以對別人的生命毫無感覺,隻在意給自己帶來的那點不便。陌生人和路人這個符號,在我們的語境中何以如此缺乏人性的溫情與溫度!

  上述冷血言論並非個案,而是經常游蕩在各種公共事件中,常常有那麼一些人對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悲劇毫無悲憫之心,對陌生世界陌生人身上的苦痛苦難毫無同情,對生命的逝去毫無痛感,隻有最惡意的揣測、最惡毒的詛咒和最冷血的嘲諷。比如,有同胞在國外出車禍,不分青紅皂白便說“死了活該”,因為“能去國外玩的都是有錢人”﹔寶馬車裡發現死尸,也往往不問事實本身就一片冷血的謾罵。

  我們的社會中,在部分人群裡陌生人之間似乎缺乏一種善意,而是充滿戒備、惡意和事不關己時的冷漠無情。常有外國人感慨,中國人看到陌生人時沒有微笑,一個外國人曾寫文章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隻把笑臉留給熟人?通過觀察他發現,許多中國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緊張而肅然的,不會輕易送給陌生人一個笑臉。而在他自己的家鄉,人們面對陌生人、小販或流浪狗,也會發自內心地微笑,這傳達的是一種基本的善意。也許,從傳統“熟人社會”走向現代“陌生人社會”的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學會與陌生人相處,對那種與陌生人和諧相處的文明還很陌生吧。

  有一個詞叫“沉默的大多數”,其實社會中也存在著“冷漠的大多數”(並不是說冷漠的人多,而是存在著一種冷漠的語境)。當一件事跟自己不相關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冷漠讓人感到很可怕。老人摔倒時無人扶,因為跟自己不相關﹔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毒打時無人去救,因為被打的是一個陌生人﹔有人發病求救時無人援手,因為自己只是一個無關的“路人”。與自己無關時,選擇冷漠——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當與自己的利益相關時,哪怕只是芝麻大的那點兒小利,都會表現出歇斯底裡的瘋狂。極端情形如,兩家幼兒園爭生源發生沖突,其中一家僅僅為了報復,甚至給另一家的酸奶裡投毒﹔大人發生沖突,一方僅僅為了泄憤,能把對方懷裡的嬰兒舉起摔死。

  判斷一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僅看如何與熟人相處,更要看如何看待和對待陌生人。我們身邊多數是陌生的路人,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別人眼中的陌生人,而一個社會的沖突,多發生在陌生人之間。所以,一個社會如想減少沖突,陌生人之間就得學會有溫度地相處,避免冷漠和冷血在人心間傳遞戾氣。冷漠的人心表現在嘴上,是冷血的言論﹔表現在行動上,是冷酷的行為,是激烈沖突下可怕的殘忍殘酷殘暴。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