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包來旭上庭受審是法治范本

劉雪鬆
2015年01月29日04:29 | 來源:錢江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包來旭上庭受審是法治范本

  事隔半年之后,包來旭躺在法庭上說了這麼一句話,放火是因為一時想不通,現在想想被燒的也都是些普通人,有些過意不去。“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我必須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

  包來旭,正是制造杭州公交縱火案的犯罪嫌疑人。去年7月5日,這名因常年患有肺結核、治療效果不理想、“覺得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活著也沒有意義”的嫌犯,用陪葬的形式,將滿滿一公交車無辜的乘客綁架在一起,試圖了結自己的生命,最終造成了30人燒傷,其中20人重傷的慘案。

  沖動是罪惡的魔鬼。不論包來旭所說的“有些過意不去”究竟有多少輕描淡寫,也不論他表態的“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有多堅決,等待包來旭的無疑將是法治的嚴懲。但是,對於這個慘無人道、傷及無辜、並且造成社會恐慌與巨大損失的犯罪嫌疑人,社會依然盡到了應有的人道精神,同時盡到了程序正義的法治責任,因而有著非常現實的范本意義。

  包來旭最終能夠以躺著的姿勢接受審判,傾注了醫務工作者在這個窮凶極惡的犯罪嫌疑人身上,長達半年多來日日夜夜付出的心血與代價。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態度,也是對法治的敬重態度。不因這條生命雙手沾滿鮮血而輕慢,不因這條生命可能被處極刑而放棄救治,更不因對犯罪嫌疑人內心的仇恨而輕率應付。在醫務人員手裡,這條嫌犯的生命,與所有被他傷及的無辜者生命一樣重要。人們在這種人道主義精神中,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法治的進步。

  包來旭最終以躺著的姿勢接受開庭審理,法治的程序正義更體現在將犯罪涉嫌人的作案動機、心理以及作案前的生存狀態,能夠還原給法庭,還原給社會,既讓嫌犯接受法律的審判,又讓司法接受社會的監督。

  杭州公交縱火案后,社會上一部分人對於包來旭作案的動因,與此前一部分人對於發生在多地的同類案件嫌犯一樣,多多少少有著這樣那樣的疑惑。有的對身處社會弱勢的犯罪嫌疑人,有著習慣性的同情心理,有的甚至尋找種種理由為犯罪嫌疑人開脫罪名,試圖轉移人們的仇恨情緒。

  消除這些疑惑和雜音的最佳途徑,不是漫無邊際的輿論掐架,而是在公開審理的法庭上,讓犯罪嫌疑人行使自己說話的權利,然后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而在昨天,被搶救過來的包來旭,能夠思路清晰,回答流利,對於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並且明確表示自己的作案動因是“肺結核病復發后產生輕生念頭”。由此足見,不是社會拋棄了包來旭,而是包來旭以極端的行為在綁架無辜者生命而拋棄社會。這也正是他意識到“現在一切都晚了,都來不及了”的原因所在。

(來源:錢江晚報)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