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北青報:需要一流“科學家”,而非二流“科學官”

張培元

2015年01月08日08:52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讓院士評審回歸學術

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在1月1日啟動,這是自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兩院為規范院士增選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選實施辦法或細則,新的辦法或細則提出多個遵循去年修改后的章程精神的新規。據悉,年輕化、取消部門遴選、處級以上干部不得成為候選人等規定,是此次增選的變化亮點。

院士隊伍裡官員扎堆,曾是中國科學界一道刺眼的風景﹔官員隊伍裡擁有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亦是當下官場一大特色。“學而優則仕”與“仕而優則學”怪象交織,衍生了學術官化、大學行政化,甚至造就了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張曙光以2000余萬賄款兩度“沖刺”院士遴選並且差點成功的惡例。如不改革落后的院士產生機制,被傷害的不只是中國科學事業,更有科學的公信力以及公眾對科學的信仰。

作為科研論文產量第二大國、科研隊伍數量和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第一大國的我們,為什麼仍然難以稱得上科研強國?年年望眼欲穿,年年卻與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失之交臂,我們的科學界到底缺失了什麼?認真檢視擁有114年歷史的諾獎評選,公眾不難找到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所在。透視目前全球共發放的889塊諾獎獎章,且不說囊括了獎章總量四分之一的美國,僅與諾獎得主多達22人的東鄰日本相比,有關差別就十分耐人尋味。

日本行政很少干預科學研究,申報課題也無需層層審批,有充足的時間、空間﹔日本的許多科學家沒有當官的欲望,數年如一日,甚至是一輩子扎根科研一線,沒有多少評比表彰、會議評聘等繁雜事務干擾﹔日本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氛圍濃厚,很少有學術丑聞。相形之下,中國的很多大學,一個處長位置引來眾多教授副教授爭搶的現象讓人臉紅,愈演愈烈的學術腐敗和教授失德行為引人嘆息,勞民傷財、重復折騰的各類學科質量評估叫人心裡發堵。當一批批官員挾權力之威和控制資源的特權染指院士選舉,當少數壟斷行業靠著便利條件強勢推出“煙草院士”之類的學界代言人,當張曙光之類的超級腐敗官員也在有權有錢之后夢想過把“院士癮”,我們不難想象,屢屢被炒至高溫的學術圈怎樣才能恢復平靜,還有多少專家學者能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精神刻苦鑽研?!

把中國真正打造成為現代科技強國,使科技夢為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更加強大的動力,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多一流的“科學家”,而不是二流的“科學官”,絕對不能容忍庸俗的權力觀擾亂科學。在科學的殿堂裡,科學家才是真正的國王,心無旁騖、孜孜以求、不圖功利、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才是真正的時代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說,院士增選取消部門遴選、處級以上干部不得成為候選人,只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步。為所有大學和科研機構去官化、去行政化,讓權力和科學研究保持距離,確保科學家們能夠卸下額外的沉重負載輕裝上陣自由翱翔,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分享到:
(責編:袁雲兒(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