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制度不任性,干部咋會超配?

鄧海建

2015年01月06日14:0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記者從中組部獲悉,全國超職數配備干部問題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目前,全國超職數配備的4萬余名副處級以上領導職數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1月5日新華網)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績效管理的科學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按職數配備干部,既是權力法定原則的體現,也是公共管理科學性的彰顯。

遺憾的是,這些年,不少地方在超配干部問題上陷入“清減-膨脹-再清減-再膨脹”的怪圈。一邊是機構改革雷厲風行,一邊是超配干部幾已成風。限制副職,就提副秘書長、助理﹔領導職位滿編,就拿巡視員、調研員“頂上”……此前有數據說,中央巡視組已完成的常規巡視中,11省份超配干部被“點名”:譬如遼寧查出超職數配備干部26272人﹔吉林一次性解決和消化23個超配副秘書長﹔內蒙古12盟、市設有30多個巡視員、63個副巡視員,區發改委班子成員多達17人。這些帶有共性的歷史遺留問題,凸顯副職、虛職在一些地方已成超配“重災區”。

事實上,2007年、2009年,國家層面曾進行過兩次專項清理,但效果未必理想,或者說反彈強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要嚴格按規定職數配備領導干部,減少機構數量和領導職數。此后,2014年1月,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和國家公務員局聯合印發《關於嚴禁超職數配備干部的通知》,明確了對超職數配備干部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和紀律要求。這一輪整治呈現出明顯的三個特點:一是動真碰硬。結合巡視情況,凸顯紀律威嚴。二是查清存量,控制增量。採取“對賬”審核與實地檢查的方式,防止虛報瞞報。三是嚴肅問責。落實責任制,兌現時間表,各種配套的“消化”舉措密集跟進。

當然,再好的清理與“消化”,都是事后救濟。公眾最想追問的是:數萬名超職數的副處級以上領導,究竟如何闖過“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人員編制)而輕鬆走馬上任?《公務員法》也有了,專項清理也不缺,為什麼屢禁屢犯、禁而難絕?這些問題的背后,恐怕還是少數地方用人太隨意、干部“能上不能下”所致﹔而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沒有蹚過“深水區”。

眼下,盡管近半的超配領導被“消化”,但究竟是怎樣的“消化法則”,恐怕也要晾晒在公共監督的陽光下。因為不久前,就有地方為“完成超職數干部消化任務”,想出了讓五十歲左右干部“在家歇著、工資照拿”的餿主意。如果“消化”僅僅是免去現職、保留職級,制度良善初衷難免要在執行中南轅北轍。

一個蘿卜一個坑。“亂挖坑”,或者亂招攬“蘿卜”,都是權力過於任性的表現。說到底,還是先有任性的干部任用制度,后才有難以收拾的超職數配備難題。顯然,解決這個難題,事前防范遠比事后清理更穩妥、更重要。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