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周浩與工匠精神

戎國強

2014年11月19日05:0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周浩與工匠精神

  讀了周浩“棄北大讀技校”的報道,讀了很多相關評論,覺得周浩身上有種目前比較稀缺的精神——工匠精神。這是一種社會很需要,但又不被看好、沒有前途的精神。若干年來,我們弘揚了若干種精神,好像還沒有弘揚過工匠精神。這次,周浩弘揚了一下工匠精神,但是,靠一個人,很難弘揚得起來。

  工匠精神,就是一絲不苟,就是精益求精。每一個好的工匠,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細節有很高要求,平面是否足夠平滑,弧度是否和諧完美,他要反復衡量、打磨﹔別人看來已經足夠好了,他覺得還有缺陷。他將自己的審美、自己平素的觀察、訓練,都灌注於每一個動作,灌注於每一個細節直到完美的組合,追求完美和極致。一個真正的工匠,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制作即創作,產品即藝術品。當特別滿意的產品誕生時,他會舍不得出售,就像父親不舍女兒出嫁。當工匠沉浸於工作時,時間、酬勞、成本等等,都不存在了﹔過程就是意義,就是價值。一個社會擁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工匠,工匠們就會為社會創造極高的價值。瑞士、德國的工藝及其產品的聲譽以及所創造的價值,是舉世公認的。問題是,做到這一點社會首先要尊重工匠,即尊重最普通、最少喧嘩的、最沉默的勞動,尊重每一個誠實勞動的人。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魯班、黃道婆——他們的精神是不是也屬於有價值的傳統文化?是不是也應該發揚光大?

  工匠喜歡動手,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喜歡思考。工匠的思考,是在操作中思考,把思考融入產品,而不是像哲學家那樣地耽於冥想——哲學家的冥想和工匠的操作性思考,是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是人這個物種發展得比較完美的結果——說來真是奇怪,似乎這兩種精神都不能逃脫被嘲笑、鄙夷的命運。哲學、文學,被很多人歸入“不能當飯吃”那一類,工匠總能“當飯吃”了吧?但太辛苦,地位太低、不如“坐辦公室”這碗飯吃得輕鬆、體面。這也是周浩“棄北大讀技校”不被人理解、遭到家人反對的原因。報道說,周浩轉投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對該校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學校黨委副書記儀忠對記者說:“你想想,為了增加生源,我們學校給農村戶口的孩子減免學費,卻還是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這樣一個北大學生的到來,當然是很驚天動地了”。如果社會對技工類人才有足夠的尊重,有恰當的評價,該校在招生市場上也不會遭受這樣的冷遇。哲學不能當飯吃,工匠這碗飯又不好吃,什麼飯最好?一要吃得輕鬆,吃得好,飯還要來得快,一部分人選擇了“騙”,從衣食住行,到科研論文、院士頭銜,都被假冒偽劣所攻陷。一部分人選擇了“貪”,買官賣官,是最熱門、性價比最好的生意。

  網上有一張照片,拍的正是周浩在俯身操作,專注、投入,很典型的工匠形象。周浩從小喜歡拆分、裝配家裡的電器。喜歡動手,喜歡操作性強的活動,周浩從小就顯露出工匠的潛質。這樣的孩子其實很多,如果順其天性加以引導、培養,大多可以成為很好或較好的工匠﹔一方面,他們能為社會提供品質精良的產品,同時,也在為社會服務中享受人生的樂趣,實現自身價值。如果個人與社會普遍實現了這樣的互動,實則意味著幸福社會的實現。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